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74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褪黑素对花萼海绵诱癌素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褪黑素(Mel)对花萼海绵诱癌素(CA)在成神经瘤细胞诱导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鼠野生型成神经瘤细胞(N2awt),给予CA处理,或同时给予50μmol/L Mel处理,用免疫荧光检测tau蛋白磷酸化水平,32P-特异底物标记技术检测GSK-3活性,免疫印迹技术检测P-Ser9-GSK-3β和GSK-3β的表达水平,计算P-Ser9-GSK-3β/GSK-3β的比率。结果①CA可在N2awt细胞使tau蛋白在Ser396/404位点和Ser198/202位点过度磷酸化,同时伴有GSK-3活性升高和P-Ser9-GSK-3β表达水平降低。②Mel对CA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有保护作用;Mel同时对抗CA诱导的GSK-3活性升高和P-Ser9-GSK-3β表达水平降低。结论Mel可减轻CA引起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内P-Ser9-GSK-3β的表达水平和改变GSK-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3.
目的 对多发性内分泌腺瘤2A型(MEN2A)1个家系进行临床调查及RET原癌基因突变位点筛查,明确疾病诊断、分型,以指导治疗、预防及改善预后。方法 对1个包括6名甲状腺髓样癌先证者在内的共36位成员的MEN2A家系进行临床资料调查,并提取28位家系成员(1位先证者未采血)外周血基因组DNA,对RET基因的第8、10、11、13、14、15、16外显子进行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结果 RET基因各外显子PCR扩增结果显示,13名家系成员存在RET原癌基因10号外显子错义突变杂合错义突变c.1852T>A,导致618位半胱氨酸(TGC)变为丝氨酸(AGC)(Cys618Ser),其中包括5名先证者及8名家系成员。12名RET基因Cys618Ser突变携带者家系成员均有甲状腺超声改变,并伴随降钙素水平升高。而RET基因Cys618Ser野生型携带者家系成员降钙素水平均正常。病史分析证实2名甲状腺髓样癌先证者伴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1例RET基因Cys618Ser突变携带者家系成员合并嗜铬细胞瘤,该家系最终确诊为MEN2A。结论 RET基因检测对MEN2A家系患者治疗和随访有指导作用,对...  相似文献   
16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Fas蛋白和SiSo细胞表达的受体肿瘤结合抗原(RCAS1)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4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中Fas蛋白和RCAS1的表达,分析两者与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Fas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及结节性甲状腺肿(P<0.001),RCAS1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P<0.001);Fas蛋白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RCAS1的表达与临床分期无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 Fas蛋白和RCAS1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密切相关,两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为进一步的免疫学治疗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65.
目的检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配对癌旁组织中沉默调节蛋白SIRT4的表达,及其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探索SIRT4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对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qRT-PCR检测SIRT4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卡方检验(χ~2)分析SIRT4表达与肝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利用慢病毒转染技术构建SIRT4表达上调的SMMC-7721肝癌细胞系;MTT和Transwell小室观察SIRT4表达对SMMC-7721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SIRT4对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和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结果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SIRT4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SIRT4低表达与肝癌的临床病理因素密切相关;过表达SIRT4抑制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能力。结论 SIRT4在原发性肝癌中可能扮演抑癌基因角色,并可成为肝癌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66.
目的探讨新疆石河子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高血压(EH)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其代谢酶N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77T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分析方法,检测了新疆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的200例EH患者(EH组)和200例对照者(NT组)Hcy代谢酶MTHFR C677T基因位点多态性,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Hcy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Hcy水平在EH组和N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男性的Hcy水平均高于女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H组和NT组中CC、CT、TT三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9.5%、49.5%、31.0%和30.5%、44.5%、25.0%,其中以CT基因型突变频率最高;EH组中C和T等位基因为44.25%和55.75%,NT组中为52.75%和47.25%。两组中3种基因型总体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58,P=0.036);两组中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5,P=0.016)。在EH人群中MTHFR C677T基因型中CT型及TT型的Hcy水平显著高于C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Hcy水平升高可能是新疆汉族EH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其对EH的预测、诊断和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Hcy代谢酶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可能与EH的发生发展相关,T等位基因可能是新疆汉族人群EH的遗传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67.
目的建立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chick embryo chorioallantoic membrane,CAM)移植瘤模型,观察移植瘤的生长情况、组织形态及其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形态的比较。方法收集本院20072011年11例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的肿瘤组织,进行HE染色并分析;将一定量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接种于CAM上,观察鸡胚的存活情况和移植瘤的生长情况、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特征,并取移植瘤组织进行HE染色。结果 20μL含有6×106的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FRO可在鸡胚尿囊膜上生长且不影响鸡胚的活力,移植瘤形态学特征与人甲状腺未分化癌组织的形态学特征相似。结论成功建立了人甲状腺未分化癌鸡胚尿囊膜移植瘤模型,为甲状腺未分化癌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8.
目的通过研究DLG5(discs large homolog 5)在肾透明细胞癌(ccRCC)临床组织中的表达,阐明其对ccRCC诊断与预后的作用。方法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与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DLG5在ccRCC组织与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运用LinkedOmics、GEPIA、String-DB等分析DLG5表达与ccRCC临床病理指标、预后的关系及与其可能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网络。结果 ccRCC中DLG5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织,LinkedOmics网站分析发现,其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低于低表达者(P=2.997×10~(-5));DLG5表达随TNM分期等级升高而增加;DLG5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相关系数R=0.19(P=1.1×10~(-6)),与RAD1表达的相关系数R=0.18(P=5.7×10~(-6)),均呈正相关。结论 DLG5高表达是ccRCC不良预后的指标,有望作为预测患者转移、复发、预后等的分子靶标。  相似文献   
169.
目的 研究MDM 2癌基因产物与脯氨酰异构酶PIN1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在U2OS骨髓瘤细胞中分别用MDM2对PIN1的单抗通过免疫沉淀法分离出MDM2或PIN1的结合蛋白 ,再用Westernblot对蛋白进行分离。结果 U2OS骨髓瘤细胞的蛋白天然提取物中MDM 2与P1 8的共沉淀物移行位置与用PIN1单抗检测的免疫沉淀物的移行位置相同。同时PIN1与P90的共沉淀物的移行位置与用MDM2单抗检测的免疫沉淀物的移行位置相同。结论 U2OS骨髓瘤细胞中MDM2与PIN1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这可能是MDM2在调控G2 /M过渡点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0.
目的了解不同性别的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有无区别。方法回顾分析我院482例原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①发病年龄:男(46.89±16.73)岁,女(48.39±15.45)岁,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表现:在病程、血尿、高血压的发生率方面两组无差异(P>0.05),而浮肿的发生率男性81.43%,女性88.57%,女性高于男性(P<0.05);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男、女性分别为82.41%(253/307)、82.29%(144/175),两组无差异(P>0.05);③实验室检查:尿蛋白定量男性(4.79±2.88)g/(1.73m2.d),女性(4.15±1.85)g/(1.73m2.d),血浆白蛋白男性(25.86±7.87)g/L,女性(27.05±6.57)g/L,血IgG水平男性(7.11±3.66)mmol/L,女性(8.05±3.33)mmol/L,分别行两组间比较均有差异(P<0.05);尿蛋白定量与血浆白蛋白、血IgG呈负相关,与胆固醇呈正相关(P<0.05),男女间结果一致;尿素氮男性(6.67±4.21)mmol/L,女性(5.43±2.96)mmol/L,肌酐男性(102.82±110.3)μmol/L,女性(83.06±89.61)μmol/L,两组均有差异(P<0.05),但经体表面积校正后两组肌酐清除率比较无差异(P>0.05);④病理方面:免疫荧光检查除无肾小球的外,均为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以IgG沉积为主,男性占98.96%,女性99.40%,病理类型以Ⅰ期膜性肾病最常见,男女性分别为62.54%、61.14%,两组间无差异;⑤危险度评价,男性较女性高。结论①原发性膜性肾病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②临床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③男性的尿蛋白量大于女性,而血浆白蛋白、血IgG低于女性,胆固醇高于女性;④病理以Ⅰ期膜性肾病常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