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74篇
水路运输   4篇
铁路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61.
目的观察柴胡皂甙d(SSd)对肝癌细胞SMMC-7721生长增殖及自噬作用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肝癌SMMC-7721细胞株经不同终浓度SSd(5.0、7.5、10.0、12.5、15.0、和17.5mg/L)作用24、48、72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筛选最适作用浓度及时间,RT-PCR测定自噬基因BECN1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BECN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率随着SSd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浓度达12.5mg/L时,抑制率最高(60%);SSd作用后BECN1在基因和蛋白水平的相对表达量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3-甲基腺嘌呤(3-MA)可降低BECN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并可降低SSd作用后的BECN1的表达。结论 SSd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呈现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基本符合药物剂量-效应关系。SSd可能通过上调自噬基因BECN1的表达诱导自噬性死亡的发生,从而达到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
结合2015版ATA指南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热点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中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占了很大的比例。由于PTMC的预后较好,不断有新的研究发表,并提出新的诊治观点,因此关于PTMC的诊断和治疗已成为甲状腺外科的最热门话题之一。本文结合美国甲状腺学会2015年发布的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治指南,围绕PTMC的热点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哈萨克族(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例食管鳞癌、癌旁正常组织及样本临床病理学资料。以CD68为分子标记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哈族食管鳞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通过计数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数目来量化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肿瘤(癌巢和间质部位)以及癌旁正常组织(上皮和间质部位)的分布及密度。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及患者预后情况,分析高密度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是否与哈族食管鳞癌发生和发展及不良预后具有相关性。结果 (1)哈族食管组织癌巢及间质中CD68阳性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密度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均<0.05);(2)哈族食管鳞癌癌巢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密度与哈族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晚期)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而这种相关性更明显的体现在哈族食管鳞癌间质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肿瘤淋巴结转移和临床病理分期(晚期)之间(P<0.001);(3)通过生存分析发现在哈族食管鳞癌癌巢中高密度CD68阳性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分布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高密度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可促进新疆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且可作为哈萨克族食管鳞癌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分析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复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于甲状腺外科初次手术后复发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比较伴与不伴代谢异常的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结节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区、复发时间及术后浸润几率之间的差异。结果 82例复发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男性34例,女性48例,经典代谢综合征分组方法下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当以同时合并2个以上代谢异常为依据分组时,发现代谢综合征组初发时淋巴结转移分级较低,尤其以女性患者显著(P=0.002),而且复发时间较短,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分析合并单一代谢异常组分者,男性患者复发时间较短(P_(血糖)=0.034,P_(血脂)=0.037,P_(BMI)=0.004)。结论合并代谢异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尤其是同时合并2种以上代谢综合征组分,或超重肥胖的患者,甲状腺癌复发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诊断前列腺癌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选择泌尿外科就诊男性400例,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前列腺癌,322例无前列腺疾患者中,35例PSA为4~10μg/L,2例大于10μg/L。血清PSA水平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临床诊断良性前列腺增生症75例,PSA为4~10μg/L及大于10μ/L分别为22例和7例。病理证实3例前列腺癌者的PSA均明显升高(3/3),但用PSA诊断前列腺癌的假阳性率高达95.7%(66/69)。作者认为采用PSA诊断前列腺癌的意义很小。  相似文献   
66.
本对直肠肛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的规律进行了分析,结合国内外献详细描述了直肠肛管癌扩大根治术与标准根治术的区别,指出了扩大根治术的要点包括上方、侧方、前方、后方和下方扩大切除的范围。介绍了手术并发症及手术适应症和疗效,以使更多的肿瘤外科医生及早掌握该术式。  相似文献   
67.
《经济导报》2005,(3):13-16
在2005年6月,Pierre Potier凭借其在抗癌药物领域所做出的贡献而获得欧洲医药学人才奖。作为法国化学研究协会会长,Pierre Potier早在1998年就因首度研制出两种主要治癌药物并发明了研制生产该药物的新技术而受到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嘉奖。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即24h平均脉压(24hPP)、动态脉压指数(PPI)、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对126例中老年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应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hsCRP水平。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和斑块形成组;据动态血压参数计算出24hPP、PPI、AASI;进一步分析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水平与颈动脉IMT的相关性。结果①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的24h收缩压(SBP)、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高于IMT正常组,HDL-C低于IMT正常组(P<0.05);且随着颈动脉IMT增加,血清hsCRP水平明显升高(P<0.01)。上述指标在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之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IMT与24hPP、PPI、AASI及血清hsCRP、TC、LDL-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5)。结论动态脉压相关指数是评价中老年EH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良好指标,其中PPI和AASI的价值更大。血清hsCRP可能是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的重要细胞因子。血清hsCRP水平与动态脉压相关指数关系密切,两者共同参与了AS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反义寡核苷酸(HSP70ASODN)联合化疗药物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比较转染组和未转染组联合化疗药物在肝癌细胞增殖方面的差异。结果检测HepG2细胞株对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5-Fu)的敏感性,24、48、72、96h未转染组与转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323±0.043、0.468±0.015,0.394±0.045、0.663±0.026,0.526±0.021、0.793±0.041,0.616±0.016、0.899±0.044(P均<0.05)。检测HepG2细胞株对化疗药物ADM的敏感性,24、48、72、96h未转染组与转染组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0.157±0.021、0.421±0.037,0.394±0.045、0.574±0.037,0.293±0.036、0.637±0.019,0.302±0.023、0.658±0.038(P均<0.05)。结论 HSP70ASODN能增强化疗药物对HepG2的增殖抑制作用;HSP70ASODN联合多药化疗优于联合单药化疗。  相似文献   
70.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肝移植术(OLT)和肝切除术(RT)治疗原发肝细胞癌(HCC)的疗效进行综合比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Ovid、ScineceDirect、Springerlink、EBSCO、CBM、CNKI数据库、万方、维普,及手工检索国内1990~2010年发表的有关于肝移植和肝切除治疗肝细胞癌的相关文献,选择RevMan5.0软件、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入选标准,有9项临床试验纳入。Meta分析结果显示,肝移植组和肝切除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率相似(OR=1.26,95%CI为0.93~1.17,P=0.13),肝移植组术后3年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1.68,95%CI为1.31~2.17,P<0.01),肝移植组术后5年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2.17,95%CI为1.63~2.89,P<0.01),肝移植组术后5年无瘤生存率高于肝切除组(OR=5.07,95%CI为3.27~7.86,P<0.01),肝移植组术后复发率低于肝切除组(OR=0.10,95%CI为0.06~0.14,P<0.01)。结论肝移植术和肝切除术均是治疗肝细胞癌的有效手术方法,但肝移植术预后较肝切除术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