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77篇
  免费   847篇
公路运输   6743篇
综合类   4341篇
水路运输   3279篇
铁路运输   3676篇
综合运输   985篇
  2024年   179篇
  2023年   539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546篇
  2020年   517篇
  2019年   452篇
  2018年   225篇
  2017年   300篇
  2016年   325篇
  2015年   624篇
  2014年   941篇
  2013年   979篇
  2012年   1105篇
  2011年   1222篇
  2010年   1088篇
  2009年   1119篇
  2008年   1165篇
  2007年   1043篇
  2006年   919篇
  2005年   806篇
  2004年   829篇
  2003年   795篇
  2002年   573篇
  2001年   505篇
  2000年   381篇
  1999年   218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98篇
  1996年   200篇
  1995年   115篇
  1994年   97篇
  1993年   76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墨江至临沧高速公路土建7标旗杆村滑坡为研究对象,以滑坡区工程地质条件分析为基础,采用深孔位移监测及钻孔相结合的综合勘察手段,查明了楔形体岩质滑坡的滑面分布位置及特征;结合其宏观变形破坏特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阐述了其发生滑动的原因,从而总结归纳出该类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针对此类岩质滑坡,建立相应的力学分析模型,通过定性和定量的稳定性评价,提出不同的治理思路。最终通过经济和技术的比较,确定合理有效的支护方案。  相似文献   
2.
先期振动对土石坝地震变形影响显著。通过开展不同先期动应力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动变形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先期振动对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弹性轴应变无明显影响,但显著降低了其塑性轴应变;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的残余变形在先期振动影响下显著减小,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48.1%和42.0%;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试样,最大残余剪应变降低幅度和最大残余体应变降低幅度的平均值分别为80.9%和71.6%。先期动应力幅值越大,再次经历动应力时未加固堆石料和高聚物胶凝堆石料产生的残余变形越小,抵抗变形能力提高越明显。最大残余变形的降低幅度与固结比、围压及高聚物含量无关。随后修正了沈珠江动残余变形模型,修正后的残余变形模型可以反映高聚物对堆石料残余剪应变和残余体应变的影响。与未经受先期振动的试样相比,先期动应力为4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高聚物质量比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27.7%和61.2%;先期动应力为80%围压的高聚物胶凝堆石料(Rp=2%)的改进残余变形模型参数c1c4分别降低了68.8%和79.3%。  相似文献   
3.
4.
在分析从西非到我国终端客户的铝钒土进口海运供应链(Bauxit Import Maritime Supply Chain,BIMSC)内部和外部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和模糊贝叶斯网络(Fuzzy Bayesian Network,FBN)相结合的方法,建立BIMSC风险评估方法的概念框架。采用FMEA辨识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剖析失效原因和后果;根据失效模式潜在的因果关系建立贝叶斯网络;利用三角模糊数处理表征风险参数的不确定性,评估BIMSC风险水平,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风险因子排序。研究结果表明,港口操作中的违规操作、违规指挥、货物易流态化和安全管理问题是主要的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6.
7.
深埋引水隧洞突泥突水洞段注浆固结圈与初期支护结构作为协同承载结构,其荷载分担与变形控制对结构和施工安全有重要作用。为研究深埋引水隧洞突涌洞段围岩与支护体系稳定性,以滇中引水狮子山隧洞为工程依托,通过现场对围岩-支护监控量测与第二层型钢拱架受力监测,结合施工工况动态分析围岩-支护体系受力与变形,研究总结突涌段施工变形控制关键技术。研究结论:(1)深埋隧洞突涌洞段拱顶累计沉降17.4 mm,达预留值的17%左右;拱肩、拱腰累计收敛106.6 mm、98.1 mm,达预留值100%左右。(2)突涌洞段理论预测极限位移150 mm;现场监测评价设定阈值uo=100 mm,当达到2/3时,应采取加强措施。(3)最佳开挖方法为微台阶法。各级台阶长度控制在3 m左右,按“快挖、快支、快封闭”原则组织施工。(4)超前预支护管棚结构起到提高固结体刚度作用,较固结体提高约13倍。(5)双层支护结构强度、刚度增加,承载能力明显提高,施工安全性也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齿轮箱作为轨道交通车辆驱动系统的关键零部件,其可靠性直接影响到车辆的安全运行。文中分析了轨道交通齿轮箱常见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设计优化与改进建议,进一步提高齿轮箱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