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84篇
  免费   517篇
公路运输   2808篇
综合类   1427篇
水路运输   1071篇
铁路运输   1667篇
综合运输   328篇
  2024年   97篇
  2023年   287篇
  2022年   276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25篇
  2019年   256篇
  2018年   118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37篇
  2014年   347篇
  2013年   372篇
  2012年   342篇
  2011年   413篇
  2010年   386篇
  2009年   439篇
  2008年   441篇
  2007年   376篇
  2006年   288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45篇
  2002年   179篇
  2001年   169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89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1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65年   3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无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无粘结预应力结构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以1片试验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级施加竖向荷载和预加力,测试各级荷载作用下试验梁的变形和应力(应变),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试验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162.
侧重分析山区拓宽公路挡土墙路基的受力与变形特征,希望对于改建山区公路可以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63.
《江苏船舶》2017,(4):43-44
为确保船舶轴系安全运行,有必要分析和研究影响轴系校中质量的主要因素。首先在对轴系校中进行计算过程中建立轴系计算模型,并以计算模型为基础进行计算;其次重视轴系支撑刚度的变化情况,合理预估校中计算数据;最后分析船体的变形量,合理调整轴系校中方法。  相似文献   
164.
受地质构造及地层沉积影响,实际地层分布并非完全水平。以软土下卧倾斜硬层基坑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基坑土体非对称有限元模型,开展倾斜硬层斜面倾角、斜面与支挡结构距离对基坑变形及抗隆起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斜面倾角、斜面与支挡结构距离对基坑变形规律及安全系数存在显著影响。2)倾斜硬层造成基坑两侧软土不对称分布。土层厚度越小支挡结构受到的约束作用越大,该侧坑底隆起量、支挡结构变形、坑外地面沉降都小于土层厚度大的一侧。  相似文献   
165.
郭波前 《隧道建设》2017,37(5):586-592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166.
为克服传统预测模型结构单一、预测精度及稳定性不足等缺陷,提出多元体系组合预测模型的建模思路。首先,基于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及ARMA模型3种单一预测模型,构建铁路隧道变形预测体系;再以均方根误差、误差平方和及平均绝对误差等为评价准则或指标,构建各预测结果的误差评价体系,求解各单项预测模型的权值贡献指数,得到最优组合权值;然后利用后验差检验、残差检验和关联度检验构建预测精度校验体系,对组合预测结果进行检验,评价预测模型的有效性;最后,结合工程实例,对多元体系组合预测模型在特大断面隧道中的变形预测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多元评价体系组合模型预测相对误差值均小于2%,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且较单一预测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也一致通过相关检验,验证了多元体系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7.
尤显明  李沿宗 《隧道建设》2017,37(7):832-837
为了解决极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大变形控制难题,以兰渝铁路木寨岭隧道岭脊核心段施工为例,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提出了"先放后抗,抗放结合,锚固加强"的变形控制理念;2)得出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超前导洞应力释放+圆形4层支护结构+径向注浆+长锚杆+长锚索"综合变形控制方案;3)超前导洞应力释放效果明显,正洞累计变形减小幅度约为34%;4)得到了圆形多层支护结构变形规律;5)累计变形均控制在设计预留变形量内,保证了该隧道岭脊核心段大变形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68.
胥俊玮 《路基工程》2017,(1):169-173
为揭示新建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既有隧道结构安全及地表建筑物产生的影响,依托某新建地铁区间隧道工程,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方法构建了新建隧道正交下穿既有隧道的三维数值计算模型,探讨了新建隧道正交下穿施工对地表沉降及既有隧道衬砌结构产生的影响,得出了地表横向、纵向沉降规律以及既有隧道衬砌结构变形、内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69.
以沪通铁路Ⅵ标段工程为依托,通过ANSYS数值模拟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分析在分层填筑过程中的沉降规律,并在软土路基路堤分层填筑过程中,严格监测路基的沉降和变形。研究结果表明:软土路基路堤在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线地表处的沉降量最大,然后向两侧逐渐减小,横向影响范围主要为路基底面宽度;分层填筑过程中,路堤中心最大沉降量为9.20 mm/d,边桩最大水平位移为0.53 mm/d,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0.
以贵州省毕节境内某大型开挖边坡为例,采用高密度电法、岩体结构面统计和地质调查方法获得了开挖边坡结构特征。通过现场调查、监测和有限元模拟分析,揭示了该开挖边坡变形破坏特征,从而得出滑移-拉裂的变形破坏模式,提出了锚索支护方案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支护效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