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122篇
水路运输   14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51例急性重症胰腺炎病案分析,阐述了早期手术在本病治疗中的地位。结果表明,发病后48h以内手术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分别为14.3%和3.6%;而发病48h以上手术组,两率分别达52.2%和21.7%,均有显著性差别(P<0.05)。不同手术方法也影响着本病的预后。作者认为,早期手术能够减轻或阻断急性重症胰腺炎的进一步发展;术时应充分游离胰腺,切开其表面纤维组织减压,坏死组织清除,确保通畅的引流,可望提高本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
采用稀有金属钛合金研制的任意弯曲的动脉导管堵塞器由手柄,连杆及堵头组成。经在心脏直视手术中,对动脉导管束闭的肺动脉内缝合法和补片适合法的动脉导管的直径测量及堵塞临床应用,结果明显优于手术者的手指测量及堵塞的方法,解决了动脉血向肺内分流引起灌注肺并发症及管腔的测量难题,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3.
小型猪心内直视手术两种麻醉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两种麻醉方法在小型猪心内直视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小型猪36例,随机分为两组:K组18例,诱导插管用氯胺酮3mg/kg和戊巴比妥20mg/kg,全麻维持用氯胺酮5mg/(kg·h)、戊巴比妥8~10mg/(kg·h)和哌库溴铵0.1mg/(kg·h).F组18例,诱导插管用戊巴比妥30mg/kg,全麻维持用芬太尼15~20μg/(kg·h),戊巴比妥8~10mg/(kg·h)和哌库溴铵0.1mg/(kg·h).记录各期用药前后的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和延迟拔管等情况.结果 K组全部存活,F组死亡2例;K组诱导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均少于F组(P<0.01和P<0.001);K组的心率、呼吸频率和平均动脉压较F组平稳(P<0.05);全麻效果评价亦优于F组(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戊巴比妥麻醉起效快,对呼吸和循环抑制轻微,无延迟拔管,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24.
目的探讨胸部美容手术行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中,不同浓度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的量效关系。方法选择ASAI-Ⅱ级行乳晕切口假体植入隆乳术女性患者,根据诱导期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浓度(0、1.0、1.5ng/mL)分为3组(n=20):C组(单纯丙泊酚组);REF1组(丙泊酚复合1.0ng/mL瑞芬太尼组);REF2组(丙泊酚复合1.5ng/mL瑞芬太尼组)。观察并记录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丙泊酚、瑞芬太尼的效应室浓度以及诱导期和维持期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和麻醉过程呼吸抑制、体动等不良反应,术后随访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结果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麻醉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麻醉满意率为100%;达到口头反应消失时,C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和诱导时间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且REF1和REF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1.0~1.5ng/mL)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可满足胸部美容手术非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需求,并且没有剂量依赖性效应。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一期手术技巧及手术效果.方法 2004年1月~2011年12月的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3~25岁,平均13.6岁.所有病例均具有逆向内眦赘皮,双跟重度上睑下垂,上睑提肌肌力0~3 mm,睑裂高度2~4 mm,睑裂长度14~22 mm,内眦间距33~40 mm,上睑动度1~3 mm.患者在局麻或全麻下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一次性完成.术后随访3~36月,平均随访24月.结果 所有患者采用内眦和外眦成形术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一次性完成.术后内眦赘皮消失,泪阜外露,睑裂长度25~32 mm,睑裂高度6~9 mm,内眦间距28~34 mm,上睑动度4~6 mm,重睑线自然美观.术后随访3~36月,效果良好.无睑内翻、睑外翻或暴露性角膜炎等并发症发生,内外眦无明显瘢痕形成.结论 内眦和外眦成形联合上睑下垂矫正术一次性手术矫正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减少多次手术痛苦,手术效果确切可靠.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介绍经蝶垂体瘤切除术中术区原位取材骨质黏膜,结合硬膜缝合及骨-膜镶嵌技术对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的修补方法,并对照传统多层重建评价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9月至2020年3月神经内镜标准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发生中等流量脑脊液漏病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重建方式分为2组。原位取材组:未行大腿或鼻腔的额外切口操作,原位取材骨-膜镶嵌+硬膜缝合,简称原位组。传统多层重建组:大腿脂肪+阔筋膜+鼻中隔带蒂黏膜瓣(pedicled nasoseptal flap, PNSF),简称传统组。分析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 原位组和传统组分别纳入108和63例,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原位组相较于传统组,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1/108,0.9%)vs.(1/63,1.6%),P>0.05]和颅内感染率[(2/108,1.9%)vs.(2/63,3.2%),P>0.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平均卧床时间[(3.7±1.6)d vs.(4.4±1.5)d,P<0.001]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8±1.8)d vs.(6.5±1.7)d,P<0.001]明显缩短;嗅觉...  相似文献   
27.
随着技术的进步及微创脊柱医生的不懈努力,微创腰椎技术在本世纪发展迅速,获得患者和医生广泛认同,并已使用于临床。然而,目前腰椎微创手术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指南,各种各样的手术技巧和治疗策略更多依赖于术者的培训经历和手术经验。本文简要回顾了微创腰椎外科的发展历程,并展望了微创腰椎技术发展中的挑战与未来的技术方向,从而使更多的脊柱医生快速掌握微创脊柱技术,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于微创腰椎外科技术。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引起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发热的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患者术后发热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19年3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4例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传统缝合技术组和硬膜-肌肉悬吊缝合组术后发热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的差异。结果在纳入研究的14例患者中,其中7例术中采用传统缝合技术,术后均出现术区的硬膜外积液和发热,而且3例被证实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其余7例患者采用我们自研创新的硬膜-肌肉悬吊缝合法后,均未出现术后积液和发热。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治愈出院,与传统缝合组相比较,缝合改进组的住院花费更少(P<0.05),住院时间更短(P<0.05)。结论非感染性因素,尤其是硬膜外积液可能是Chiari畸形Ⅰ型后颅窝减压术患者术后发热的主要原因,通过采用硬膜-肌肉悬吊缝合的方式可以降低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29.
非对称型漏斗胸微创手术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非对称型漏斗胸的微创手术方法。方法2003年6月至2004年9月住院手术的6例非对称型漏斗胸患儿,按体表和3DCT形态学测量分为Ⅰ、Ⅱ、Ⅲ度,分别采用Nuss原法、斜板及不规则型支撑板方法手术,均采用双3点法固定。结果6例患儿全部在胸腔镜辅助下手术,手术时间65~105min,出血量极少,均不需输血。1例患儿术后轻度胸腔积气,第6天完全吸收。随访2~6个月支撑板的位置良好,胸廓饱满、左右对称,矫正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新分类和改良技术,非对称型漏斗胸微创手术矫正短期效果满意,长期效果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30.
目的在人类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中研究核转录因子-kB(NF-kB)的激活与心肌白细胞浸润及损伤的关系,并观察氧自由基清除剂辅酶Q10对NF-kB激活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47例接受CPB心内直视手术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治疗组17例。治疗组手术前5 d口服辅酶Q10片剂。在体外循环转机前、心脏缺血45 min和再灌注45 min时取右心房肌组织,做心肌组织病理学、超微结构及NF-kB活性观察。术后观察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临床指标。结果在缺血45 min及再灌注45 min后,对照组心肌毛细血管腔内可见嗜中性白细胞聚集并黏附于内皮细胞,超微结构损害,细胞胞核和胞浆内均可见NF-kB阳性表达;而治疗组心肌可见少数嗜中性细胞浸润,超微结构损害轻微,细胞胞核和胞浆内有微弱的NF-kB阳性表达。术后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血管活性药物剂量和临床指标间无显著差异。结论NF-kB在心内直视术中的心肌缺血和再灌注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辅酶Q10对NF-kB激活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对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