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79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人脐血CD_3AK细胞生物活性及抗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CD3McAb)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 2(rhIL- 2)共同诱导人脐血单个核细胞以制备CD3AK细胞,动态观察其体外增殖能力、杀伤活性、免疫表型变化及分泌细胞因子水平。方法 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细胞杀伤活性,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细胞免疫表型,ELISA双抗夹心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干扰素 -γ(IFN- γ)、白细胞介素 -6(IL- 6)的水平。结果 脐血CD3AK细胞在第2周增殖能力最强,增殖倍数为78.56;培养至第12天的脐血CD3AK细胞杀伤活性最高,并对多种靶细胞的杀伤作用显著;表型分析脐血CD3AK细胞属异质性细胞群,培养第7、14 天,群体中 CD3+、CD8+、CD25+、CD38+、CD16+及 CD56+ 细胞较培养前显著增加(P<0.01); CD3 AK细胞培养至第 3 天的上清中 TNF -α、IFN -γ、IL -6 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脐血CD3AK细胞是一种具有广谱杀瘤活力且增殖活性强的免疫细胞。本研究为脐血 CD3 AK细胞的免疫治疗提供了实验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2.
纵隔囊性淋巴管瘤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选择理想的非特异性抗原封闭方法以适应基于免疫渗滤法的蛋白芯片制备.方法 以杆状病毒-昆虫表达系统制备的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L1蛋白抗原为例,采用脱脂奶粉、小牛血清、牛血清白蛋白及不同组合等5种方法对非特异性抗原进行封闭,检测其在免疫渗滤实验中对消除非特异性染色的效果,寻找最佳封闭非特异性染色的方法.结果 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并以PBS代替血清作空白试验,结果显示,目前常用的先固相然后封闭的几种方法,其封闭效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不佳,且空白对照易出现假阳性;同时发现使用脱脂奶粉做封闭剂封闭后,由于奶粉颗粒易堵塞NC膜的孔径,影响NC膜的渗滤速度;使用小牛血清做封闭剂封闭后,由于NC膜对小牛血清的吸附而产生背景,影响结果判读;而采用20g/L BSA先封闭后固相的方法,在实验中得到满意的结果.结论 先封闭后固相的方法,在免疫渗滤实验中对非特异性抗原封闭的效果理想、结果稳定、重复性好,为一种理想的新的封闭方法.  相似文献   
24.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54份子宫颈癌活检标本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转化基因的存在情况,结果显示阳性率为72.2%(39/54)。HPV-16E7转化基因在人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高检出率,证实该转化基因与其发生关系密切。本研究同时证明,PCR方法具有敏感、特异、快速和实用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5.
嗜酸性腺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涎腺肿瘤。该肿瘤的组织学特点是,由大的、圆形或多边形的细胞构成,这些细胞胞浆内含有大量淡染的、嗜伊红的颗粒;瘤细胞排列成实性片块、小梁或腺管样结构。本文报告了2例发生在口腔内的涎腺嗜酸性腺瘤,并讨论了其诊断、鉴别诊断和生物学特点等问题。  相似文献   
26.
目的明确陕西省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微浸润癌(MICC)病例宫颈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5年10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确诊的1 571例陕西地区宫颈病变患者,其中CIN 1、CIN 2、CIN 3、原位癌(CIS)、MICC分别为252、505、539、143、132例,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宫颈样本中高危型HPV(HR-HPV)15种和低危型HPV(LR-HPV)6种(共21种)HPV基因亚型,分析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结果总体HPV感染率为90.64%。HR-HPV感染率89.37%,占HPV阳性标本的98.60%;总体HPV感染率和HR-HPV感染率在CIN 1、CIN 2、CIN 3、CIS、MICC中分别为76.98%和73.02%、89.70%和88.51%、95.73%和94.99%、95.80%和95.80%、93.94%和93.94%,各组间差异除CIN3+(即CIN3和CIS)与MICC组外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8.11~136.96,P<0.001)。感染率最高者为HPV16(55.63%),其他常见亚型为HPV58(16.74%)、52(11.01%)、33(7.00%)、31(6.62%)、18(5.86%)。LR-HPV感染率6.68%。LR-HPV感染率在前述各组中分别为10.32%、8.32%、4.64%、3.50%、5.30%。常见LR-HPV为HPV81(2.93%)、11(1.78%)、6(1.21%)。高危/低危HPV混合感染率5.41%。CIN1组HP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明显不同于其他病变组。结论陕西地区宫颈病变中HPV感染水平符合疾病本质规律且随着病变加重显著增加,其基因型分布基本符合亚洲人群分布规律并具一定区域性差异。HPV基因亚型分布特征在不同病变中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亚型在宫颈病变发生中作用的不同。本结果对理解宫颈病变的发生机制、宫颈癌防治和疫苗研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微血管密度(MVD)、DNA倍体、免疫表型与前列腺上皮内瘤(PIN)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对24例前列腺增生症(BPH)、23例低级别上皮内瘤(LGPIN)、26例前列腺癌(PC)伴发高级别上皮内瘤(HGPIN)的石蜡包埋标本进行CD34、34βE12、P63、P504s表达的检测,定量测定其MVD和细胞核DNA倍体.结果 不同级别的PIN中MVD和DNA平均倍体均明显高于BPH组,但明显低于PC组(P<0.01),且随PIN级别的增高,DNA倍体的异多倍体数及MVD值随之升高(P<0.01).DNA倍体与MVD呈正相关关系.34βEl2和P63在BPH和LGPIN腺体周围的基底细胞呈连续阳性,在HGPIN中呈断续阳性,在PC中呈阴性.P504s在HGPIN中呈灶状阳性,在PC中呈强阳性,在BPH和LGPIN中呈阴性.结论 DNA倍体、MVD与PIN密切相关,是反映其生物学特性的重要参考指标;免疫表型进一步证实PIN特别是HGPIN是PC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分析miR-10b小RNA在神经鞘瘤中的表达水平和该基因上游甲基化水平,并识别miR-10b在神经鞘瘤中的潜在靶基因。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定量miR-10b及潜在靶基因HOXB3、HOXD10、PTEN、PIK3CA、MAPRE1、HADC4在13例神经鞘瘤和6例正常前庭蜗神经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差异表达基因与神经鞘瘤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最后应用焦磷酸测序分析两组之间miR-10b基因上游甲基化水平差异。结果与正常神经相比,神经鞘瘤组织中miR-10b分子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0 3),而PTEN表达显著下降(P=0.004 7),两者显著负相关(P=0.001,r=-0.689)。此外,miR-10b基因启动子区内甲基化水平下调,并与该基因表达显著负相关(P=0.011,r=-0.571)。miR-10b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比较,肿瘤直径有差异(P=0.016);但发病年龄及1年后肿瘤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鞘瘤中miR-10b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下降引起该基因持续高表达,而miR-10b可能靶向抑制PTEN表达。  相似文献   
29.
应用地高辛配基(Dig-11-dUTP)标记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E7转化基因作探针,分别检测了宫颈癌活检组织、宫颈炎及正常宫颈脱落细胞DNA。其检出率为:宫颈癌中42.1%(24/57)、宫颈炎中2.5%(1/39)、正常宫颈中5.5%(1/18)。宫颈组织中HPV-16E7转化基因的检出率较高,提示该转化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可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也证实DIG配基标记的E7基因探针具有特异、敏感、安全、稳定和能反复使用的优点,适合基层使用。  相似文献   
30.
将Walker-256瘤株接种于大鼠肝脏内制成肿瘤动物模型。于肿瘤中心注射胶体32磷,注射后1h,3、7、14、30d放射性瘤肝比值分别为,56.75、6、16、2.50、1.83和1.43。血、心、肺、肾、脾、骨等组织内的放射量在0.061%以下。第7天时谷雨转氨酶有一过性增高外其他肝功指标、肾功、血常规均无显著变化。治疗后肿瘤体积较前缩小,且随时间推移,肿瘤生长率逐渐降低。同时,对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了胶体32P内照射治疗,均无相关并发症发生,其中1例患者治疗后肿块明显缩小,并于30d后行二期切除。故认为胶体32磷瘤内注射治疗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