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8篇
  免费   155篇
公路运输   970篇
综合类   521篇
水路运输   90篇
铁路运输   586篇
综合运输   21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52篇
  2012年   132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64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2 毫秒
31.
铁路双线隧道围岩爆破松动范围测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处典型石灰岩地层的贵广铁路牛王盖双线隧道,选择IV级围岩地段的3个断面进行围岩爆破松动影响范围的测试。每个断面钻7个直径40 mm、深4.0~4.5 m的探孔,采用超声波方法测试并分析围岩爆破松动圈的大小、形状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围岩爆破松动圈内比松动圈外的围岩声波波速小10%~20%,松动圈内岩体的破碎程度与围岩声波的波速降低相关;采用控制爆破,总装药量在180 kg和最大一段装药量在28 kg时,Ⅳ级围岩爆破松动圈的范围一般为0.9~1.5 m,当围岩附近有溶洞或破碎带时,该处的围岩爆破松动范围将成倍增加,需要采用拱架支护,以防塌方。  相似文献   
32.
北京地下直径线大断面超浅埋暗挖段地面沉降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浅埋暗挖法施工技术1.1施工技术原理浅埋暗挖法沿用了新奥法的基本原理:采用复合衬砌,初期支护(简称初支)承担全部基本荷载,二次衬砌(简称二衬)作为安全储备,与初支共同承担特殊荷载;采用多种辅助工法,超前支护,改善加固围岩,调动部分围岩自承能力,采用不同开挖方法及时支护封闭  相似文献   
33.
长大深基坑施工围岩动态变形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目前对深基坑施工围岩动态变形规律缺乏系统研究的现状,以武广客运专线上的金沙洲隧道明挖段深基坑工程为实例,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实现了施工动态模拟;分析了长大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各部位围岩的动态变形和分布规律,并指出了围岩变形的关键位置与施工环节。研究结果表明:坑周土体沉降在竖直方向表现为沿深度逐步减小,最大值出现在地表,但在水平方向上,沉降规律较复杂,受到围护桩自身刚度的影响,呈现为"勺"形,最大沉降位置并非出现在桩顶位置,而是离桩顶约11 m处;坑周土体水平位移随基坑开挖逐渐增大,且位移中心逐渐下移,直至开挖深度2/3处;基坑开挖后,基底产生一定程度的回弹和内挤变形,开挖深度越大,土体条件越差,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34.
以多元多重回归分析方法为基础,以集通线为例,对铁路沿线的各判别因子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建立适合对既有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进行评价的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集通沿线区域进行评判计算.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在铁路沿线地质灾害评价中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35.
新建赣韶铁路黄竹头隧道为客货共线单线隧道.起讫里程为DK7+486~DK10+845.全长3359米,其中Ⅲ级围岩1235米,Ⅳ级围岩1210米.Ⅴ级围岩854米,明洞60m。洞身坡度为-5‰的单面坡。  相似文献   
36.
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围岩压力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黄土地区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围岩压力特征,得出荷载在衬砌结构各部分中的分担比例,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为研究对象,选取2组不同围岩条件的测试断面,开展现场测试工作。对围岩与初期支护接触压力、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及二次衬砌结构应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墙脚位置初期支护与围岩之间接触压力较大,表明这二者承受大部分垂直压力;初期支护所受围岩压力随着土体强度降低而增大,且分布形式更趋于静水压力作用特点;二次衬砌作为主要支护结构承担大部分荷载,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接触压力随围岩土体强度降低而显著增大,二次衬砌在支护体系中作用也随土体强度降低而凸显;二次衬砌混凝土基本受压,拱腰及以上位置应力较大,仰拱处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37.
以草原隧道通过Ⅵ级围岩风积砂层为例,结合隧道软岩常规的加强支护、超前支护等处理方法,提出了旋喷桩加固Ⅵ级围岩风积砂层施工技术.通过施工实践证明,旋喷桩加固风积砂层是最合理、进度最快、安全措施最得力的施工方法.其次,将旋喷桩整体咬合加固优化为分离桩整体加固,即桩与桩间留空挡,洞身开挖后用超前小导管将桩串联成整体受力,不仅节省成本,施工简单,而且解决了拱顶因不均匀性强度和渗透性造成的掉桩或断桩施工难题,可为今后类似围岩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8.
研究目的: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是高地应力地区软弱围岩隧道勘察和设计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目前常用的临界埋深法和临界应力比值法均有局限性,迫切需要提出更加符合实际的隧道围岩挤压变形预测方法。研究结论:围岩挤压变形预测可采用强度应力比进行,建议采用Hoek-Brown经验强度公式和GSI法对岩体强度进行估算,F中地应力应取垂直于隧道走向的最大地应力。挤压变形破坏大都发生在F≤1的情况下,而剧烈挤压变形一般发生在F≤0.5时,可将0.5和1分别作为不同级别挤压变形的临界预测值。实践表明,采用F值法对围岩挤压变形进行预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39.
软弱富水Ⅵ级围岩隧道下穿道路及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针对江门隧道软弱富水Ⅵ级围岩段隧道施工难题,为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下穿段道路的运营安全,选择合适的超前预加固方式和隧道开挖方法。研究结论:(1)采用施作水平旋喷桩超前加固、大管棚超前支护和CRD工法进行开挖,保证了隧道下穿段的施工安全。(2)借助有限元计算软件,对隧道开挖过程进行全过程数值模拟,对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位移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确定施工控制和地表变形监测重点。(3)在施工过程中钢架需及时封闭成环,防止底部出现较大的位移,产生底臌现象。  相似文献   
40.
依托怀新高速青山冲双连拱隧道工程,通过地质勘察、现场监测、有限元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双连拱隧道在穿越软弱围岩条件下的变形及应力变化特征。借助位移量测、应力应变量测等手段,对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反分析,根据分析结果验证模拟、修正设计、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