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52篇
  免费   510篇
公路运输   4241篇
综合类   2820篇
水路运输   2841篇
铁路运输   3931篇
综合运输   629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311篇
  2022年   286篇
  2021年   364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328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212篇
  2016年   254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735篇
  2013年   773篇
  2012年   841篇
  2011年   883篇
  2010年   947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952篇
  2007年   739篇
  2006年   721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623篇
  2003年   610篇
  2002年   480篇
  2001年   377篇
  2000年   334篇
  1999年   225篇
  1998年   176篇
  1997年   163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96篇
  1993年   75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监控量测是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控制手段,安全管理控制基准的建立对隧道节约设计和安全施工具有保障作用。目前公路、铁路隧道施工规范的位移控制基准都是以相对位移控制建立,而对于特定跨度、特定施工方法的必须进行非接触量测的矢量位移控制基准尚无规定。文章通过对全站仪自由设站的非接触量测实践的分析研究,提出了非接触量测的三维矢量位移控制基准和非接触量测的隧道施工安全管理判定基准,从而对非接触量测中判断隧道开挖施工时的围岩、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2.
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已普遍使用。作为质量双控指标的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锚固张拉力的计算,相应规范均已有明确规定,但对预应力张拉伸长值在实际施工中的量测,各家做法存在较大差异,文中结合工程实例就此问题进行探讨,并对其量测方法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983.
缓和曲线的逆向研究解决了切线支距法的逆向测设问题,突破了以往单向测设的限制,并导出了缓和曲线逆向坐标系计算公式,使该曲线的理论与测设方法更成熟和完善,同时也为解决其它类型过渡曲线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84.
在水深变化剧烈的锚地抛锚要特别小心,一旦将锚抛入深水区极易丢锚丢链,一些港口有记录的遗失锚连就达上百具之多,本文探讨了在这种锚地抛锚的方法,推荐了几条锚误抛入深水区后,锚机超负荷时将交起的方法。  相似文献   
985.
在介绍视频监控系统发展历史和网络化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广深线视频监控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系统论述了广深铁路视频监控系统典型系统构成和网络组成形式,并重点介绍了铁路监控系统中心设备、监控终端设备、车站设备和前端设备以及区间视频监控的工程设置方案。  相似文献   
986.
987.
本文概要介绍了在曲线地段测设断面(或施工放样)采用极坐标法的施设方法和实例,并以平面几何法计算结果验证测设精度,对极坐标法的适用条件和注意事项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88.
989.
机载激光Lidar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公路勘察设计领域有着广泛应用的一项高新科技,高效的获取地表的高程数据,在经历了几年以来的实践检验后,其精度水平毫无疑问可以满足公路初测环节的要求。本文提供了一种经过验证的解决方案,能够提高该项技术的精度水平,以进一步解决公路定测环节对于高精度地模数据的要求,真正实现一次采集,满足两阶段设计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0.
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因为结构新颖及受力合理而应用日益广泛,但由于系杆自重、材料弹性模量、温度场、预应力钢束及吊杆张拉力误差等因素,使得成桥时结构实际线形和内力状态与设计要求之间产生较大偏差,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施工监控,论文结合南水北调中线某工程通过科学的现场数据采集和有效的调控手段,对上述影响因素进行合理调控,保证桥梁的应力状态及线形与设计目标相吻合,可供同类工程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