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1.
佚名 《时代汽车》2009,(4):26-26
中国汽车业需要发展,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甚至未来进行跨国并购,这些是必然之路,但绝非昨天才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就要打倒列强超英赶美。认清自己的胃口,在全球金融危机的今天保持“躯体”健康,苦练内功,应对好眼前的车市寒冬,对一切合适的机会作好准备,才是成熟车企的切实之道。  相似文献   
12.
环松的目标是引领国内大排量沙滩车潮流,参与国际竞争.在这样的目标下,环松于2007年底就完成了运动型HS700ATV征服者的开发.700mL排量在国内生产的沙滩车中算得上是巨无霸了,澎湃的动力使环松的这款车能更好地适应各类复杂地形,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无论是柔软易陷的沙滩、冰冷湿滑的雪地、凹凸不平的丛林,还是陡峭险峻的山坡,HS700ATV征服者都能如履平地,行驶自如.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介绍了第一批出口越南的内燃机车的研制、试验、交什等过程,分析了机车的特点和研制的难点.提出了一些措施,并总结了机车研制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贸易组织“多哈会议”的一锤定音,我国正式成为WTO成员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大家庭。这是我国经济发展史上的一个新里程碑,为我国经济全面、稳定、特续、健康发展奠定了牢固的根基。WTO终于来到了中国人的面前,我们没有理由不额首称庆。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将面临着一种全新的发展环境,全球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同时,WTO将给我国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等带来巨大力度的调整,影响着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甚至每一个角落。而此我国经济的各行各业来说,因为其所处的发展进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各国政策逐步放宽,原来相对保守和封闭的国家逐渐走向开放,国际市场环境迅速变化,加之不断的技术进步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这些都为各国企业实行国际化发展战略提供了可能性和必要性。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中充当领头羊的各跨国公司,基于整合其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效率最大化的目的,纷纷制定并实行全球化发展战略,整合全球生产体系、实行全球财务管理、培养全球经理人员、发动全球企业并购、建立全球战略联盟。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发展战略的直接结果就是对物流企业的国际化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是中国物流业真正面向国际竞争的元年,从跨国物流巨头之前的“虎视眈眈”到国内物流企业现在的“鱼龙混杂”;无不表明中国的物流市场确实是一块难以估量的大蛋糕。随着中国从世界生产基地向全球采购中心的转变,国际性物流需求将会随之急剧膨胀,无论是以资产规模庞大为标榜的传统储运企业,还是以现代物流理念为竞争力的新兴物流公司,以至于具备资本、技术、人才等众多优势的国际巨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面临着“请吃饭”的大势,但不少企业又是处在“吃不下”的为难状态。我们且把这种奇特的现象,喻为“消化不良”症。  相似文献   
18.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波特强调,内需条件是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的一个关键要素,它对特定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有着重大的影响。内需条件主要包括内需规模和内需质量两个方面。波特认为,内需质量绝对比内需规模更重要,“在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中,母国的客户形态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为此,笔者拟对中国的汽车内需质量进行分析,并提出几点管见,供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际竞争中,汽车制造行业永远站在两个无法调和的极端之间;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德国阿诺德成型技术公司的Tapitite2000系列自挤成型螺钉,有效解决了这个难题。  相似文献   
20.
罗伯特·比希霍夫博士2000年6月16日在上海同济大学作了题为“成功来自强大的品牌”的演讲。本刊认为其内容对当前我国汽车的产销企业,以至个人消费者均不无启迪。 限于篇幅有限,本刊将分两次摘要刊出其讲话内容,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