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9篇
综合类   18篇
水路运输   63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从历史和宏观的角度探讨了中国赶超美国等经济大国的可能性和战略问题,提出了应对"2016年猜想"的经济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2.
林昌 《上海汽车》2002,(1):14-14
1995年,韩国作为创始成员国加入WTO。此前,韩国与有关国家进行了长达8年的谈判,才在关税、反倾销、紧急进口限制等方面争取到了较有利于韩国的条款。在强手如林、美日汽车强烈冲击的情况下,韩国的汽车工业不但没有萎缩反而有了相当发展,这不能不说是韩国创造的一个惊人之举。  相似文献   
113.
针对我国大型建筑企业的现状及入世后我国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的变化,分析了我国大型建筑企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在此基础上试图从企业方面,政府职能转化方面,行业的项目管理方面,国家政策方面,以及建筑资源的利用方面为我国大型建筑企业入世提出应对的策略及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14.
6月份新颁布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提出了“鼓励和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要政策。大集团、规模化越来越成为未来零部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目前在国际上,年销售额100亿美元是全球零部件供应商的基本规模标志,现已有25家全球性的零部件供应商销售额在70亿美元以上。销售额在75~20亿美元的零部件公司只能成为全球供应商的地区性战略协作伙伴,负责开发和生产子系统的零部件配套。  相似文献   
115.
这个消息来得太突然,甚至是很意外--2005年1月~9月,我国摩托车出口量达到从未有过的513.54万辆,不但远远超过去年同期的出口量,而且超过了去年全年的出口量,去年全年的出口量为400万辆.喜讯传来,业内人士无不喜上眉梢,因为国际市场的认同,既表明了我国摩托车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极强的竞争力,向做强方向又迈进了一步,同时也再次佐证了中国摩托车行业广阔而美好的发展前景,"朝阳产业"与"夕阳产业"间的嘴仗可以告一段落,或者说可以盖棺论定,即摩托车产业当属"朝阳产业"无误,未来必定绚丽可期.  相似文献   
116.
对提升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入WTO后,国外汽车制造商凭借雄厚的资金、技术和品牌,不断地在中国攻城掠地。汽车产业作为中国的支柱产业,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尽快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汽车产业是决定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强弱的重要产业。在当今世界中,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无一不是汽车产业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等。我国是一个正  相似文献   
117.
廖燕 《时代汽车》2005,(5):88-89
先看看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政策》。与1994年版着重突出轿车零部件国产化任务不同,2004年版的《汽车产业政策》提出了“鼓励和培育一批有比较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实现规模化生产并进入国际汽车零部件采购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等重要政策。政策颁布后,很多人为之振奋。毕竟,进入全球采购体系,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期待。  相似文献   
118.
中国是世界上潜力最大的汽车市场,德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纷纷在华投资。德国采取投资方式进入中国,其在在华投资战略上暂时处于优势。美国汽车工业1995年才开始与我国建立合作关系,但有善于进行战略性行动和采取技术领先战略等特点。日本汽车工业由于以掌握能满足中方需求的技术自恃等原因,在华投资所处地位暂显落后,在国际竞争中错过了“双赢”机会。在世界汽车工业越来越看好中国汽车市场和国外汽车产业界在中国市场的竞争还将加剧的大背景下,我国应本着“为我所用”的原则,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19.
在可再生能源技术上领先一步关系到一国未来能源产业甚至整体经济竞争力等战略利益,本文试图对现有可再生能源政策推进这个战略利益的能力提供一个评估。我们认为政策的消费者负担是这种能力的一个关键指示,而现有政策可分为“环境类政策”和“专门可再生政策”。我们表明,在对可再生能源提供同等支持时,环境类政策导致的额外消费者负担大大高于专门可再生政策,当前在我国前者是后者的1120倍。这说明,为了获取国际竞争方面的战略利益,必须主要依赖专门可再生政策来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走向商业化,而不能依赖环境类政策。  相似文献   
120.
中国、印度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两个国家。目前,两国政府都将汽车产业作为带动本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中印两国的汽车产业竞争力孰高孰低,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中国的汽车产业虽然规模很大,但国际竞争能力低于印度。也有人认为,印度汽车业的发展至少落后于中国汽车10年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