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966篇 |
免费 | 654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5227篇 |
综合类 | 3602篇 |
水路运输 | 1989篇 |
铁路运输 | 2359篇 |
综合运输 | 44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53篇 |
2023年 | 292篇 |
2022年 | 406篇 |
2021年 | 484篇 |
2020年 | 410篇 |
2019年 | 293篇 |
2018年 | 165篇 |
2017年 | 184篇 |
2016年 | 200篇 |
2015年 | 391篇 |
2014年 | 660篇 |
2013年 | 596篇 |
2012年 | 657篇 |
2011年 | 720篇 |
2010年 | 815篇 |
2009年 | 893篇 |
2008年 | 852篇 |
2007年 | 705篇 |
2006年 | 683篇 |
2005年 | 556篇 |
2004年 | 503篇 |
2003年 | 523篇 |
2002年 | 429篇 |
2001年 | 367篇 |
2000年 | 285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93篇 |
1997年 | 171篇 |
1996年 | 168篇 |
1995年 | 162篇 |
1994年 | 98篇 |
1993年 | 99篇 |
1992年 | 74篇 |
1991年 | 76篇 |
1990年 | 78篇 |
1989年 | 68篇 |
198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通过分析按<<地基处理手册>>介绍的实测沉降曲线推算“瞬时沉降”的计算结果以及固结度表达形式,提出对固结沉降取值的意见以及对上述“瞬时沉降”计算方法的质疑。 相似文献
112.
利用ANSYS建立倒装路面结构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超载对于倒装路面结构沥青面层疲劳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倒装结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比半刚性路面大,在移动行车荷载作用下可达到0.17MPa;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随行车速度增加有小幅增加,增加幅度在15%以内;随荷载水平增加,倒装路面结构沥青面层层底拉应力呈线性增加,在超载100%时,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标准轴载情况下的1.7倍。 相似文献
113.
车辆传动轴为长管结构,其不平衡引起的噪声和振动是后驱/四驱车辆开发过程中较为常见的疑难问题。首先,提出一种基于传递路径理论的车辆传动轴不平衡振动噪声控制方法,运用转子不平衡动力学原理,实现传动系统不平衡激励求解与加载;然后,将有限元分析方法和传递路径原理相结合,综合考虑传动轴柔性挠度及各系统解耦;最后,完成系统模态和传动系统柔性的匹配设计。基于传统动力学分析,创新性地建立了传动轴挠度与整车底盘传动系模态及车身结构集成方法。该方法可应用于后驱/四驱车型的车内噪声前期优化设计,有效避免了实车阶段传动系统不平衡激励引起的性能抱怨,缩短了车辆开发周期,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4.
某地铁明挖区间深基坑工程中,轨道正线与出入场线共用基坑,由于两基坑功能不同,其底部存在较大高差。通过在深浅基坑过渡时设计排桩支护,桩顶施作钢筋混凝土冠梁,并在浅坑钢筋混凝土底板内设置横向暗梁,将冠梁与地下连续墙连接锚固,形成框架结构,其中部分支护结构永临结合;同时在深浅坑基底分别设置钻孔灌注桩,并对浅坑基底进行水泥搅拌桩加固,改变土体力学性能,以提高基底强度及结构的抗倾覆能力。监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基坑周围土体各技术参数稳定,变化值在允许范围内,该技术有助于解决深浅基坑支护方面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5.
高桩码头结构在服役期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导致码头结构安全性降低。为保证码头长期安全运行,可通过实时监测确定码头运行状态并及时预警。提出一种高桩码头结构安全监测预警模型,采用不同结构状态的设计控制值作为不同级别的预警阈值,每级预警阈值对应不同的风险程度,针对不同级别的预警提出相应处置措施。将该预警模型应用于南京港某高桩码头的安全监测,对可变荷载作用下码头结构位移和桩基应变进行实时监测,并计算设置码头结构位移和桩基应变三级安全预警阈值。结果表明,码头安全预警阈值的设置及安全告警的应对措施科学有效,实现了码头结构全工况整体技术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 相似文献
116.
针对T形地连墙结构受力影响因素复杂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利用STAAD软件采用竖向弹性地基梁法对码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不同模型单元划分精度、地连墙入土深度以及回填料m值选取对地连墙结构内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模型单元划分精度的提高,地连墙结构海侧弯矩增大,陆侧弯矩减小,锚碇墙结构弯矩变化规律与之相反,最终两者内力趋于稳定;在踢脚稳定的前提下,随地连墙底端入土深度的增加,墙体结构海侧弯矩减小、陆侧弯矩增大、位移减小;随m取值变大,锚碇墙海侧弯矩增大、陆侧弯矩减小,且敏感度较高。研究结论可为T形地连墙码头结构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7.
根据国内外调研资料,归纳整理海上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重力式基础结构(GBS,gravity based structure)的概况、结构设计方法及难点解决方案,并提出海上重力式基础结构LNG接收站在国内的应用展望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亚得里亚海LNG接收站的结构设计为GBS的典型结构,基于半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法,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获得从建造到应用的各阶段结构受力状态。结构设计的主要难点包括LNG储罐要求的混凝土温度梯度控制、绝缘材料湿度梯度控制,以及结构整体的抗震可靠性。通过预埋发热电缆和安装柔性钢衬垫隔绝水汽,可以解决温度和梯度的变化,通过有限元分析地震作用下的地基-结构相互作用,以论证结构抗震试验。由于资料有限,需要对GBS的详细设计及施工等开展进一步研究,其在我国未来的能源进口、海上天然气开采等方面具备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18.
针对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采用国内外不同标准计算,进行各规范计算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对某新建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进行计算,重点对比中外规范对不同荷载分项系数以及工况组合差异,分析不同规范工况组合下沉箱重力式码头结构抗倾抗滑稳定性的差异。得出在进行抗滑稳定验算时,美标和欧标组合M2的设计偏安全,中标介于欧标组合M2和M1之间,日标的安全系数偏小;在抗倾稳定验算时,欧标对比中标相对偏安全,美标和日标的综合安全系数高于欧标和中标。本文对比研究可以为国内外沉箱重力式码头工程的设计提供相关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9.
为进一步研究群桩基础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结合USDFLD子程序的实现过程与ABAQUS三维建模过程,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对群桩累积变形特性进行研究。通过改变桩距、桩数、荷载入射角度、加载频率、土体初始弹性模量、桩-土界面摩擦系数等参数,进一步对群桩水平累积变形特性,及其在桩体自身因素、荷载因素、桩周土体因素等影响下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数值模拟中经常忽略桩周土体弱化对群桩基础累积变形特性的影响,因此对如何在数值模型中实现土体软化也进行了研究。最终得到群桩水平累积变形特性,以及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变化规律,如在桩体自身因素的影响下,群桩承台水平累积变形随桩距与桩数的增加不断减小,荷载-位移滞回圈随桩数的减少越饱满,土体非线性越明显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0.
某矿石码头堆场表层由新近吹填形成的松散粉细砂组成,地下水位及黏粒含量均较高。为验证强夯法进行地基处理的可行性以及优化施工参数,拟在处理厚度为6和9 m的两个区域设立施工试验区,分别采用2 000和4 000 kN·m的夯击能进行强夯试验,施工同时监测夯击过程中孔隙水压力、夯沉量等变化情况,施工完成后进行现场标准贯入试验和荷载试验,并给出单位面积夯击能与夯沉量的双曲线关系式。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消散时间约为2 d,每一点夯的最优夯击数为7~8击;处理后的地基承载力较处理前显著提高,且达到了设计文件中200 kPa的承载力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