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82篇
综合类   5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曹武安 《北方交通》2012,(10):45-47
地热再生配合比设计是个复杂的过程,既要考滤采样的代表性,又要考滤RAP、新添料及再生剂的影响。通过对配合比设计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讨,为以后热再生配合比设计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62.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国外是一项起步较早的成熟技术,我国公路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较快,已有北京、上海、江苏、河北、山东、湖北、吉林、海南、宁夏等地相继引进了就地热再生设备,并有部分国内企业已介入就地热再生设备的研制与生产,这些设备目前已完成了相当数量的就地热再生工程,积累了一些理论和施工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3.
《交通标准化》2010,(2):52-53
目前,英达大型就地热再生机组开上了广肇高速,对微表处施工后路面复发的车辙进行专项治理。因此次车辙治理路段较为分散,需经多次转场,英达就地热再生机组出色的修复质量及快捷的转场性能,赢得了业主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64.
结合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就地热再生施工,根据就地热再生设备、生产效率、材料及能耗和利用旧沥青混合料的经济效益等基本数据,通过两种不同施工工艺的比较进行了就地热再生初步经济分析,并评价就地热再生工艺的技术优势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5.
2009年3月2日,英达热再生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英达大型复拌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和施工技术”通过了由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教司组织的鉴定,专家鉴定小组一致认定其已达到了“国际领先”的水平。英达大型复拌就地热再生机组使用多组多排路面疏松耙对加热软化后的沥青混合料进行耙松和再收集,代替了传统就地热再生中的铣刨工艺。这套机组在施工中无须打碎骨料,优良的间歇性热辐射加热效果和出色的盘式沥青洒布系统使得道路修复质量、效率及环保方面的效益得到了极大提高。  相似文献   
66.
为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建设,充分发挥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通过新技术的集成应用,降低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为交通建设资源的高效利用彳口循环使用提供示范,2007年交通运输部组织实施了“材料节约与循环利用专项行动计划”,就地热再生技术为该计划推广技术之一。2009年3月2日,国家交通运输部科教司组织专家对“英达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成套设备及施工技术”进行了技术鉴定,与会专家们一致认定其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67.
困境与现状:气温低于5℃不得进行路面施工,已经成了传统养护设备无法突破的限制性条件,主要原因在于低温时沥青料降温过快,造成压实度难以达标,无法保证施工质量。传统施工设备及技术无法解决以上问题。寒冷萧条的冬季自然也就成了道路养护的冬季。  相似文献   
68.
我国高速公路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高速公路使用年限的延长,沥青路面逐渐遭受破坏,沥青路面修补和修建项目不断增多。沥青路面就地热再生技术在高速公路的改建和维修项目中都有着广泛应用,并且从具体应用来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因此需要加强对该项技术的运用与分析。  相似文献   
69.
苏举  陈长征  杨体文  包双雁  陈亮 《公路》2009,(12):164-171
结合海南东线高速公路左幅大修工程就地热再生施工,对PE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就地热再生的可行性、配合比设计和施工中的控制要素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归纳,总结PE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的一些经验和问题,为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热再生施工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0.
为研究隧道高地温的地质成因,以云南某在建高速公路隧道——尼格隧道为研究对象,该隧道兼有高水温与高岩温,最高水温达63.4 ℃,最高岩温达88.8 ℃. 从区域地质构造及地震特征、水化学特征、地热储特征等对区域性的热因控制、水源、热源、导热通道等进行了分析,利用氢氧同位素分析法、锶同位素分析法、微量元素分析法、放射性元素分析法等对隧址区的热水来源及演变过程、热源成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开挖揭示状况,对隧道高水温段及高岩温段的地质成因过程进行了剖析. 研究结果表明:灰岩段高水温的成因过程与花岗岩段高岩温有所差异,隧道高水温的成因过程为热源(深部热异常体)—主要传热通道(深循环)—次级传热通道—浅表水体混合、水岩作用,其过程伴随着冷热水混合作用、离子交换作用等;隧道高岩温的成因过程为热源(深部热异常体、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主要传热通道(深循环)—次级传热通道—热气沿裂隙传至隧道岩体,其过程伴随着S元素的富集,易形成H2S或SO2有毒有害气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