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06篇 |
免费 | 153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1052篇 |
综合类 | 773篇 |
水路运输 | 226篇 |
铁路运输 | 887篇 |
综合运输 | 2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68篇 |
2022年 | 76篇 |
2021年 | 127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35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51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86篇 |
2013年 | 176篇 |
2012年 | 181篇 |
2011年 | 188篇 |
2010年 | 197篇 |
2009年 | 194篇 |
2008年 | 230篇 |
2007年 | 182篇 |
2006年 | 149篇 |
2005年 | 164篇 |
2004年 | 164篇 |
2003年 | 145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52篇 |
1999年 | 34篇 |
1998年 | 28篇 |
1997年 | 14篇 |
1996年 | 15篇 |
1995年 | 20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4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西南地区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建设密度越来越高。西南地区地质构造复杂,隧道施工难度大,施工工期长。为了提高隧道施工进度及安全性,施工方法的选择尤为重要。围岩的自稳能力决定了施工方法的选择,无论何种施工方法,均应在围岩自稳时间内完成初期支护,确保围岩稳定,防止隧道塌方、变形。基于围岩自稳时间的三台阶施工方法,在各个工序中加入时间要素,改变了开挖工法频繁转换的现状,做到了复杂地质条件下快挖、快支、快成环,提高了隧道施工进度,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202.
目前,利用地质雷达法检测隧道衬砌质量时,通常仅对隧道衬砌缺陷进行描述,较少深入分析这些缺陷的内在分布规律.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某在建铁路工程14座隧道共285个衬砌质量缺陷样本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在不同测线部位,其缺陷率、不同缺陷类型占该测线缺陷比例、缺陷径向尺寸的最大值、平均值及样本标准差均不同;(... 相似文献
203.
王世辉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21,(8):65-70
对复杂地质大断面铁路隧道爆破振动能量对隧道工程的影响进行研究,解析其传播特性.首先分析振动能量传播损伤特性,寻找振动能量累计损伤对整体振动传播规律的影响因素;其次利用有限元模型模拟振动能量传播过程,切实获取传播特性相关数据与计算手段;再利用模拟数据和模型进行振动测试,进行柱形炸药包的振动能量传播特性分析;最后在实际工程... 相似文献
204.
查清铁路隧道轴线上的地质构造情况、降低隧道施工过程中地质灾害发生的几率和危害程度,已成为隧道建设的重中之重。首次将等值反磁通瞬变电磁法(OCTEM)和地震波反射法(TSP) 2种物探方法相结合应用于某在建铁路隧道的勘察,通过在隧道掌子面开展TSP法查清构造大致位置,然后运用OCTEM法在地表进一步查明隧道轴线上地质构造的空间分布情况,利用OCTEM法得到的相对电阻率值和TSP法得到的掌子面前方围岩各项岩石力学参数,综合对比分析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圈定出断层破碎带的厚度和范围,判定隧道前方洞身的围岩完整性和富水情况。将综合分析结果与掌子面实际开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地质构造走向与隧道轴线夹角较小的情况下,2种方法相结合能够准确地查清隧道施工作业前方地质构造的分布情况,更好地解决复杂的地质问题,为优化隧道工程设计及施工方案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5.
隧道衬砌质量直接影响着铁路建设及运营安全,其质量检测至关重要,目前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地质雷达法,还停留在传统人工托举天线施测的阶段,检测成本高,工作效率低,而且高空作业存在安全风险,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隧道衬砌质量快速检测需要,亟须研发小型化、智能化的快速检测技术及装备。随着无人机、机器人、人工智能及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创新提出一种旋翼顶升结合固定翼正压方式的爬壁机器人智能检测系统,该系统采用组合式正压方案,可在任意壁面、任意角度悬停及贴壁,高效完成隧道衬砌质量检测。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系统方案架构、顶升设计、爬壁设计、控制逻辑设计及隧道测试等。 相似文献
206.
自1825年世界第1台盾构机诞生以来,盾构/TBM作为一种安全、高效的工程机械装备,提高了隧道建造技术水平,隧道及地下工程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盾构/TBM隧道施工中面临复杂地质环境,由于存在的异常地质体极易导致掌子面突水突泥、开挖面失稳,使盾构/TBM发生“栽头”“陷落”。为避免因地表沉降过大或坍塌引发的盾构/TBM隧道施工风险,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盾构前方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贵阳地铁3号线四方河—皂角井区间盾构/TBM隧道施工中采用双震源重叠地质预报观测系统(DOSO系统)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在左、右线共开展9次超前地质预报试验研究,结合盾构/TBM总掘进推力、掘进速度、掘进扭矩,以及渣土采样、开仓检查等手段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DOSO系统能提高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效率与结果的准确性,可为盾构/TBM掘进及类似工程超前地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7.
在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中,TSP隧道预报系统广泛应用于探测隧道施工掌子面前方地质异常体,并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其数据处理软件包能较好地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及结果评估。但是,TSP系统数据存储未采用SEG统一标准格式,也未公开数据格式,用户针对TSP数据处理开发的软件较少。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基于纵波资料的隧洞前方地质异常体的快速识别方法:采用小波变换对纵波信号进行时变高截滤波,消除时变的高频干扰;利用剪切波变换较好的时频聚集性和方向表征性来分离有效波,利用基于多道最大熵魏格纳-威尔分布改进方法获取TSP纵波资料高精度时频谱;对高精度时频谱提取各采样点的振幅对数衰减梯度,实现掌子面前方地质异常体的快速识别。识别方法在岩体较完整的花岗岩段开展预报应用,其结果显示存在频率异常峰值,与隧道开挖揭示花岗岩富水张性节理发育一致,说明识别方法简单有效,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8.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宏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9,(9)
川藏铁路昌都至林芝段穿越藏东横断山区和藏东南高山峡谷,走行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南迦巴瓦东构造结附近,地形环境极其艰险、地质构造极其活跃、不良地质极其发育。分析拟建铁路沿线的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提出了影响铁路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表明:拟建铁路具有"九极"工程地质环境特征,极为复杂的宏观地质环境孕育了岩爆和软岩大变形、高地温、深大活动断裂带、高位滑坡崩塌、泥石流、溜砂坡(岩屑坡)、雪崩、冰害、生长期高陡卸荷岸坡、放射性、有害气体等工程地质问题,针对不同的工程地质问题,因地制宜地提出防治措施。针对上述工程地质问题,在拟建铁路的勘察设计过程中,本着以科学研究为先导原则,探索复杂艰险山区勘察方法手段的革新,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新设备,研究重大地质灾害和问题的评估技术。 相似文献
209.
翁木生 《铁道标准设计通讯》2019,(6):139-145
为保障西安火车站复杂条件下地铁车站的建设安全,首先开展地铁线路和站位比选,综合考虑建设安全及换乘方便等因素,提出地铁车站优化设计方案,进而讨论地铁车站NTR施工方案,采用数值手段分析不同施工阶段的位移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方案2为最佳线位走向,地铁线路少部分入侵大明宫保护范围,施工规划满足工期要求;地铁车站采用NTR工法进行施工,钢管顶进对应拱顶处地层最大沉降量为-11.3 mm、地表路基沉降量为-9.6 mm,土体分层分步开挖引起拱顶处竖向最大沉降值达到-29 mm、地表路基沉降量为-22.7 mm;针对施工沉降控制难点过程提供对应的沉降控制措施。采用方案2及NTR方案可满足火车站咽喉区下地铁车站的建设安全与工期要求,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的地铁车站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10.
我国水运工程测量技术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据《水运工程测量规范》以及现实水运工程测量服务内容首次对水运工程测量进行了详细分类,该分类涵盖了水运工程测量所能提供服务的全部内容,并根据此分类对水运工程测量现阶段的理论发展和应用技术手段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同其他领域中的测绘水平进行了比较分析,综合评价了水运工程测量在现代测绘领域中发展的技术水平和地位。根据目前水运工程测量的实际服务能力指出了水运工程测量行业存在的问题,并就测绘理论和技术手段的发展,针对水运工程测量的特点和今后水运工程发展的实际要求,对水运工程测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