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50篇
水路运输   24篇
铁路运输   34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1 毫秒
21.
土体最大剪切模量是动力基础设计和地震场地响应分析的重要参数,目前该参数的确定主要来源于室内试验,但室内试验值难以反应现场土层的真实情况,因而采用原位测试技术确定土体最大剪切模量的方法备受关注. 以宿迁-新沂高速公路为工程背景,利用地震波孔压静力触探(SCPTU)对现场场地进行测试,在总结已有的最大剪切模量确定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实测剪切波速计算得到的最大剪切模量作为参考值,研究了孔压静力触探(CPTU)测试参数与最大剪切模量之间的关系;基于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研究了联合CPTU测试参数和状态参数与最大剪切模量的关系. 结果表明:最大剪切模量与CPTU测试参数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可通过锥尖阻力和孔压参数来近似估计最大剪切模量值;将状态参数作为孔隙比或孔压参数比的有效代替参数,能够同时考虑围压应力与孔隙比双重因素,所估算的最大剪切模量与参考值基本一致. 因此,CPTU原位状态参数可作为一种新方法来初步评价无黏性土的最大剪切模量.   相似文献   
22.
以某地铁明挖车站为实例,结合车站砂卵石地层的地质特色,采用MIDAS岩土隧道有限元软件GTS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对车站结构抗震进行动力响应计算分析,并与车站结构的静力计算及反应位移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此。结果表明:在砂卵石地层下,地铁明挖车站结构的正截面承载力配筋由准永久荷载组合作用下的裂缝计算控制,抗震工况不起控制作用,在局部抗震薄弱部位需加强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23.
以城口人行悬索桥为研究对象,运用ABAQUS进行了反应谱分析;采用三角级数法模拟了3组人工地震波,选取其中对结构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工地震波进行时程分析,并与反应谱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地震作用下主缆及主梁最不利位置分别发生在东侧索塔处和跨中;人行悬索桥结构柔软,在反应谱上处于长周期范围,地震激励反应较小,但自重荷载反应较大,在反应谱结果输出时必须考虑自重荷载;时程分析结果普遍比反应谱分析结果大,人行悬索桥内力响应峰值吻合较好,位移响应峰值偏差大部分在10%~30%内,吻合度基本满足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24.
对连续梁桥的基底隔震响应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动力分析。针对具有空心桥墩的桥梁结构,分析直接影响结构动力响应的自振特性,然后采用时程分析法分析结构地震响应,并对其有无隔震时的时程响应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25.
隧道工程施工是一项十分复杂、施工周期较长的工作,并且施工中地质情况变化大,对于施工安全要求较高,因此如何准确、有效、快捷地对作业面前方的地质情况进行预报是许多工程技术以及管理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针对目前我国公路工程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两种超前地质预报方法,阐述了其原理及应用情况,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同行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6.
为了解沥青路面的模量衰变特性,基于行车荷载模拟系统(MLS66),在实际路面上进行了足尺加速加载试验;并使用便携式路面分析仪(PSPA),对试验区域的地震波模量进行了测量。试验结果表明:沥青路面的地震波模量与荷载作用次数的关系曲线呈现3个阶段(①模量-荷载作用次数呈线性关系;②出现加速衰减;③趋于稳定)。荷载的间歇作用有利于地震波模量的恢复,间歇时间越长,模量恢复百分比越高,但恢复速率降低。模量衰减不限于加速加载区域,对加速加载方向前、后的影响要大于两侧的。得出了沥青路面模量的衰变规律。在常温状态下,地震波模量与路面性能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7.
目前对爆破地震的研究主要还局限在单纯的测试和总结经验上,对爆破振动效应未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基于以往经验,爆破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试验和回归分析及计算机的辅助运用,得出大量有用结论。通过对某隧道的现场爆破振动测试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给出符合该地段的经验公式,定性分析地震波对建筑物的破坏特点及其传播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28.
分析当前爆破地震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通过分析土岩爆破的物理过程和爆破能量分配,探讨爆炸地震波的形成及传播特性。探索爆破震动在边坡中的传播衰减规律,研究爆破荷栽作用下边坡的动态响应并寻求响应同爆源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现场监测调整和优化爆破方案,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手段,为工程界解决相关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9.
对抛石厚度超过12m的基床爆夯处理的参数选择,爆破产生地震波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以及爆夯密实效果等问题进行分析,对“爆炸法处理水下地基和基础技术规程”中有关基床爆夯的验收标准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