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5篇
  免费   324篇
公路运输   1310篇
综合类   630篇
水路运输   360篇
铁路运输   894篇
综合运输   265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4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122篇
  2020年   117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94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02篇
  2007年   16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大庆市西城工业园区铁路专用线DK5+221.53m框构桥下穿既有让胡路西货场站,框构桥全长87m。考虑到既有站场的安全运营,对框构桥基坑防护进行了检算,对施工方案进行了调整,保证了既有线的安全运营。  相似文献   
32.
深圳市曦湾名苑基坑工程西侧紧邻已运营的地铁2号线车站和区间隧道,采用 MIDAS-GTS 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数值分析模型,对基坑施工的全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研究了基坑采用咬合桩、支护桩和止水帷幕结构施工时基坑围护结构与地铁结构变形的相互关系.研究表明:基坑采用钻孔咬合桩,围护结构的选型合理;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受力明确,基坑护壁的变形小于一级基坑限定的数值;土体变形与卸荷引起既有地铁车站与隧道的变形未超出安全限值;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基坑监管和控制.  相似文献   
33.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数值模拟和关键块体理论,研究了两种隧道开挖方法在穿过60°,65°,70°和75°四种断层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问题,并与理论上存在的90°断层的开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了塑性区发展和顶板位移。结果表明:断层倾角对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显著影响,随着断层倾角趋近于90°,隧道顶板稳定性趋好;施工顺序和方法对断层隧道的稳定性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4.
上海地铁内江路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内江路站紧邻黄浦江,站位所处地层主要为流塑状淤泥质黏土,地下水位埋深约1m,地质条件极差。以该车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为依托,详细阐述采用SAP84有限元程序建立荷载-结构模型对叠合墙体系进行内力增量分步叠加法计算的过程,以及钢筋混凝土与钢管相结合的内支撑体系设计。目前,车站的主体和3个附属结构已经完工,工程进展顺利,说明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方案合理。  相似文献   
35.
庄桥站旅客地道为临近既有线软土深基坑工程,面临列车动载大、软土侧压力大、土体渗流明显等基坑危害.通过优化设计,解决基坑支护安全性与经济性的矛盾.同时,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变形预警和信息化施工等手段确保方案落实,减少动载振动影响和开挖时空效应.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西安地铁2号线F5地裂缝段施工方案的可行性、施工措施、质量保证措施等的分析,经过方案比选,参考试验段施工情况和监控量测数据反馈的信息,将短台阶施工法成功应用于地裂缝段开挖.短台阶施工法能够降低施工难度,加快施工进度,节省施工成本,提高施工安全性及工作效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开挖方法.  相似文献   
37.
结合黄韩侯铁路鹿角隧道工程施工具体情况,介绍湿陷性黄土隧道施工工艺,以及施工中为了安全渡过黄土湿陷性段所采取的具体施工措施。  相似文献   
38.
通过对宁波轨道交通2号线汽车市场站基坑开挖施工的介绍占分析,阐述施工的重点、难点及相应的对策与措施,并根据实际工作倒总结,提出合理的、具有适应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39.
《公路》2021,66(9):371-378
以福州市某超浅埋隧道斜穿市政管线工程为依托,结合FLAC 3D软件、现有城市管线标准与实测数据,对管线沉降规律展开研究,并制定安全可行的管线控制基准。研究表明:双侧壁导坑法相比三台阶法与CD法开挖时,前者具有"小分步,大分级"的特点,对管线沉降控制效果更显著;隧道-管线交点出现最大沉降量-7.39mm,管线由于自身弹塑性质,而发生两端微小隆起;上覆土重力使管线沿水平方向上发生挤压变形,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2mm,可知管线竖向变形受施工影响更敏感。需对隧-管相交段地表进行外界荷载管理,避免管线在水平方向位移过大而破坏。地表横向沉降最大值S_(max)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比值作为沉降控制限值,可有效保护管线。研究成果对研究隧道下穿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40.
针对不同基坑开挖方式对邻近桥梁桩基的影响,采用有限元建模分析法,对某二线船闸工程确定2种不同的开挖方案:方案1通过三级梯度以较大平均坡度方式开挖,方案2通过四级梯度以较缓坡度方式开挖。计算分析2种基坑开挖方式对跨线桥梁桩水平位移、拉应力及弯矩的影响。结果表明:平均坡度越陡的开挖方式其位移越大,拉应力在开挖16 m处达到峰值,同时方案2的弯矩值远小于方案1。成果完善了复杂船闸基坑工程施工领域的研究,对今后该领域的工程设计及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