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57篇
  免费   639篇
公路运输   4701篇
综合类   2930篇
水路运输   1750篇
铁路运输   4636篇
综合运输   779篇
  2024年   130篇
  2023年   455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490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394篇
  2018年   181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274篇
  2015年   488篇
  2014年   855篇
  2013年   822篇
  2012年   856篇
  2011年   843篇
  2010年   810篇
  2009年   880篇
  2008年   961篇
  2007年   737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661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92篇
  2002年   401篇
  2001年   382篇
  2000年   342篇
  1999年   160篇
  1998年   127篇
  1997年   113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61.
云维冬 《铁道勘察》2005,31(4):75-78
以广州某地铁车站联络通道的施工为例,详细介绍矿山法和组合式盾构施工方案的工作原理、施工方法及施工步骤,并对这两种施工方案的优劣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62.
通过分析基坑桩锚支护变形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支护桩刚度及锚杆预应力对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的影响,并根据实际经验确定控制深基坑桩锚支护变形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3.
根据日本、德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电气化铁道运行管理模式,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客运专线及既有线电气化铁道接触网设备运行维护机构设置探讨,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4.
研究目的:针对乌鞘岭隧道深层地段千枚岩地层,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产生大变形的特点,进行初期支护合理性的研究,提出有效的支护措施。研究方法:结合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岭脊地段千枚岩地层的设计施工,采用动态设计方法,根据千枚岩不同含量,确定试验段,布置量测断面,通过现场位移量测,分析总结深埋条件下,千枚岩地层变形特点和初期支护设计方法。研究结果:通过对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变形和初期支护的研究,提出了千枚岩地层初期支护参数的建议方案,对同类工程的设计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结论:对于以千枚岩为主、围岩变形大的地层,采用长锚杆大刚度型刚支架,结合网喷纲纤维混凝土等初期支护措施,是控制围岩产生大变形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5.
樊广平 《科技交流》2006,36(3):6-10
结合哈大客运专线的技术要求及地处东北松花江流域的地域特征,以勘察资料为基础,对可行的线路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做出较为合理的线路方案推荐意见,并对平原微丘区的基本选线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6.
罗旭东 《科技交流》2006,36(3):13-17
分析了西安铁路枢纽东部(临潼地区)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并对枢纽总图方案及建设规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7.
让中国造船真正红火起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 《中国水运》2005,(6):42-43
融资环境是发展瓶颈 记者从部分造船企业了解到,资金不足已成为相当一部分船厂发展的“难言之隐”。这些船厂虽手持大量主订单,船台也排得满满的,可是由于流动资金紧张、融资方案少、可选择空间狭窄等突出问题使得造船生产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168.
介绍了济南局新红外线检测车的构成及功能,红外线动态检测设备、车轮相对偏移以及垂下品监测系统、HTK—2003型AEI设备动态检测装置的工作原理以及该车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9.
与既有地铁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以上海地铁M8线与既有的上海地铁1号线在人民广场站接轨的工程为例,对地铁接轨道岔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 研究方法:搜集既有线轨道设计标准、调查研究接轨道岔现场情况及工作环境,制定施工设计原则,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并结合实际情况选用新材料。 研究结果:与既有地铁线路接轨道岔施工方案,最终采用间隔抽换正线与道岔共用短轨枕和扣件。 研究结论:施工前应做好既有线无缝线路的放散,施工全部结束后恢复道岔两端的无缝线路,并加强两端线路的锁定;FFU合成轨枕侧面应做出凹凸或花纹,新老道床混凝土接触面涂刷界面剂;道岔道床始、终端及道岔道床内设置伸缩缝,排杂散电流钢筋总截面积应满足要求并保证电气连接,尤其注意侧股道床钢筋与直股钢筋的绑扎或焊接。  相似文献   
170.
桥梁单梁静载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云锋  陈军生 《中外公路》2006,26(3):184-187
单梁静载试验是鉴定桥梁能否正常运营的一个重要手段。结合工程实例,该文阐述了其理论计算、布载方案、试验方法及结果分析,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