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40篇
  免费   192篇
公路运输   2119篇
综合类   1558篇
水路运输   577篇
铁路运输   633篇
综合运输   245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9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274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312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338篇
  2009年   367篇
  2008年   335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31篇
  2005年   215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203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16篇
  1986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界定铁路货运高端产品概念的基础上,构建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不同运输方式之间、同一方式不同等级产品之间货流合理分配的优化定价三层规划模型并给出启发式算法。模型同时考虑铁路货运部门和货主双方的利益,既保证货主的广义费用最低,又使铁路部门的货运收入最大,最后给出算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2.
320 000 DWT VLCC电梯的现场安装曾出现若干问题(船东将其列为影响交船的几大问题之一),本文就其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作一个浅析.  相似文献   
103.
针对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参数所需试验工作量较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某型JYQN气囊隔振器为例,建立气囊隔振器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得出气囊承载特性曲线和帘线拉伸强力特性曲线。对比承载特性试验曲线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精度较好。通过Weibull分布对芳纶帘线断裂强力试验数据进行分散性拟合,将帘线断裂强力期望值代入帘线拉伸特性曲线,得到气囊隔振器预测爆破压力。通过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试验验证预测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结合帘线拉伸特性曲线和帘线断裂强力建立的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预测方法精度较高,该方法可用于JYQN系列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4.
依托桃夭门大桥钢桥面铺装大修工程实例, 对如何提高薄层环氧沥青混合料抗剪切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 提出 EA-10S-I中断级配设计方法, 并通过室内混合料抗剪性能试验、 路用性能检测和试验段铺装检测, 优化抗剪级配设计曲线。 研究结果表明优化 EA-10S-I级配相对于传统 Fuller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有更好的抗剪性能, 而疲劳耐久性则优于 FAC-10 级配。  相似文献   
105.
随着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SVG(Scalable Vector Graphics)广泛应用于电力系统的动态图像的采集。根据电力系统对于电力实时信息监测的需求,开发了一套基于SVG的电力实时信息监测系统。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浏览速度快,易于移植和扩展,交互性强等优点,能够较好地解决电力系统信息传输等实际问题,满足电力实时信息发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6.
本文通过工程实例,对临江穿越抛石层的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进行了研究,该方法基本解决了抛石层孔壁护壁难的问题,桩身质量和混凝土超灌量都得到了有效控制,对类似工程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7.
108.
透粘层施工是沥青路面多层结构结合的稳定性和整体性的保证,从施工材料、设备、工艺、注意事项等角度入手,结合试验路段对透粘层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09.
《黑龙江交通科技》2016,(11):169-170
针对水泥稳定碎石层,结合公路工程实际情况,对其试验检测技术进行深入探讨。主要运用EDTA滴定、无侧限抗压强度检测以及压实度控制等方法。  相似文献   
110.
马来西亚四季酒店项目为342.5 m超高层混凝土结构,结构形式为框架-核心筒;依据施工现场合理的施工顺序及进度计划安排、不同施工阶段的高强混凝土特性的试验数据等,建立ETABS数值模型,分析出结构竣工和30年补偿周期时不同竖向构件的总竖向变形量以及相互之间的竖向变形差;施工过程中对已施部位监控点采取全程有效监测的方式来矫正分析数据,并采用"平层效应"和"层差补偿"的过程管控方式来弥补竖向构件的竖向变形量;最终通过分析比较结构竣工时现场监测点的实测数据与模型分析数据,验证了数据分析及竖向变形过程控制措施的合理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