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6篇
  免费   359篇
公路运输   2494篇
综合类   1354篇
水路运输   724篇
铁路运输   1393篇
综合运输   29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11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171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29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92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71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339篇
  2010年   336篇
  2009年   361篇
  2008年   377篇
  2007年   341篇
  2006年   268篇
  2005年   231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78篇
  2000年   14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7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介绍杭州站新增高架候车室工程局部深基坑支护采用玻璃纤维(GFRP)筋替换钢筋的工程实践。经计算,GFRP筋的正截面偏心受压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均满足使用要求。此外,还介绍了GFRP筋的构造要求、施工要点等。  相似文献   
102.
以杉树坳隧道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台阶法施工的拱顶下沉规律,主要是台阶法衬砌变形与开挖施工进度的关系,探究应力释放过程,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上台阶开挖导致拱顶沉降量达到总沉降量的70%以上,进而得到施工过程中的应力释放系数.将此应力释放系数应用于有限元模型计算,把数值计算成果与拱顶下沉实测值进行了比较,证明了该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上下台阶开挖对初期支护变形的影响,从而为台阶法开挖的数值模拟以及施工过程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用CETR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机车镀铬活塞环和铬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的摩擦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这2种活塞环虽然摩擦因数基本一致,但铬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的磨损量不到镀铬活塞环一半,对应缸套磨损量也有所降低,其磨损机理为轻微磨粒磨损,缸套少量块状剥落,明显优于镀铬活塞环。铬陶瓷复合镀层活塞环具有的优良耐磨性能,可在铁路内燃机车上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4.
城市轨道交通小净距隧道中间岩柱体厚度远小于普通分离式双洞隧道,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受力较为复杂。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与两隧道间的净距有很大关系,如何合理地确定小净距隧道支护参数及施工步骤,确保施工顺利进行,已成为近年来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现实问题。结合南京地铁小净距隧道围岩的受力、变形特点,对小净距隧道的支护结构设计与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大跨小间距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北京地铁14号线郭庄子站至大井站区间风井兼轨排井明挖深基坑,最大开挖深度25.5 m,地质复杂,地层自上而下为人工堆积,砂层,卵石层,漂石层,基坑采用全套筒跟进钻孔锚索外支撑支护形式。锚索施工是支护施工的关键,从钻孔注浆,锚索制作安装张拉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6.
结合厦深铁路(广东段)4标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及沉降变形观测施工实践,详细介绍了沉降变形观测技术,包括观测断面的选取及布置原则、测试内容、测试元器件的布设、沉降预测方法及预测计算、地基固结度的计算及分析,通过预测数据和实测数据的对比,证明了潮汕站场超大面积深厚软土桩网复合地基沉降控制施工方案的正确性,对指导同类型施工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7.
某综合楼基坑位于砂性土层中,地下水埋深较浅,开挖深度较大,基坑周边条件复杂。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分别对常用的基坑围护和支撑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选择钻孔后注浆连续墙内插H型钢+组合内支撑的支护体系结构受力合理,施工工艺简单,利用废弃的泥浆,由孔内搅拌水泥土改为孔外搅拌水泥土,能够彻底杜绝传统水泥土易出现的"千层饼"和"鸡蛋芯"等质量问题,减少支护结构对临近建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赣州至龙岩铁路梅花山隧道进口段地势低洼,且埋深较浅,洞口偏压,采用水平导向跟管钻进法一次性完成60 m长管棚超前支护,该施工技术可有效解决大管棚搭接及工作空间无法在超浅埋地段实现的难题,为类似山岭隧道的超浅埋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深部巷道工程由于其复杂的赋存条件和应力环境使得浅部工程的支护技术和方法不能满足深部巷道工程的需要,采用松动圈理论对冬瓜山采矿巷道进行支护设计。通过对松动圈支护理论及松动圈测试进行研究,将不同地方围岩破坏情况(松动圈值)分为松动圈基准值(Lp1)和关键点松动圈值(Lp2),作为支护参数设计的量化指标,对巷道不同地方采取有区别的支护。将其运用于深部采矿巷道支护工程实践,通过现场位移监测验证了松动圈支护技术在深部工程应用中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0.
香丽高速公路虎跳峡金沙江大桥为当今世界跨度最大的独塔单跨地锚式钢桁梁悬索桥,主缆孔跨布置为766 m+160 m,该桥为独塔非对称结构悬索桥,在香格里拉岸隧道锚处采用了集主索鞍和散索鞍于一体的滚轴式复合索鞍,单个鞍体重87.5 t。采用缆索吊装将索鞍各构件吊运至支墩门架下方的滑移支架上,并通过滑移支架横移至门架正下方,解决了山区施工便道坡度大及拐弯半径小、无法采用常规方法运输大吨位索鞍的难题;采用"组合吊具"将索鞍纵移至隧道锚锚洞内,解决了隧道锚锚洞内吊装空间不足的问题;通过各构件安装精度控制,完成复合索鞍的精确定位与安装,解决了索鞍安装精度要求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