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2篇
  免费   235篇
公路运输   2621篇
综合类   1851篇
水路运输   580篇
铁路运输   721篇
综合运输   194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51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146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60篇
  2014年   310篇
  2013年   249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59篇
  2010年   343篇
  2009年   400篇
  2008年   358篇
  2007年   329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78篇
  2004年   279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16篇
  1999年   82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以SKAH70、壳牌AH70与岳阳石化801、道改2#、YH791H等型号的SBS进行组配试验,分析了各种改性沥青的性能变化规律,针对江西京福高速公路抚州段抗滑表面层AK16,提出了适合江西环境条件的混合料性能指标和试验方法,并进行了改性沥青AK16的配合比设计.  相似文献   
112.
对DE-99Ⅰ型硅藻土改性剂改性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包括沥青的技术性能试验、沥青混合料的马歇尔试验、高温车辙试验、低温弯曲试验和残留稳定度试验等,结果表明:在沥青中掺入DE-99Ⅰ型硅藻土改性剂,可使沥青及沥青混合料的高温性能得到一定的改善,将其应用于沥青路面大修工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3.
强夯置换在软土地在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结合软土地基处理的实例,探讨了强夯处理软土地基的可行性,指出强夯置换加垫层材料铺垫形成复合地基是强夯处理软土地基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4.
改性沥青机理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多种改性沥青的性能,并利用GPC、DSC等化学分析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用聚集态和分子量的概念来解释沥青的性能和沥青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115.
论聚合物改性沥青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介绍道路改性沥青的分类,标准,选择原则,从其成本和性能出发,推荐在施工现场制造SBS改性沥青作为我国发展改性沥青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6.
介绍了首都国际机场东跑道沥青面层整修工程及其采用的改性沥青及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新技术的新设计、施工和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17.
改性沥青及SMA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沥青改性材料对沥青及SMA混合料性能的改善效果,论证了采用SMA混合可显著提高路面的抗滑能力,低温抗裂性能和抗老化能力,以及采用改性沥青的SMA混合料是显著提高沥青路面混抗车辙能力及其它路用性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8.
PE改性沥青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指出了PE改性沥青研究及应用中影响改性效果的几个因素,分析了这些因素相互间的联系,改性剂在沥青中的作用以及沥青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改性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9.
针对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特点,探讨间歇式沥青拌和站在生产过程中工艺的变化和生产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20.
悬索桥索鞍位置的分离计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索鞍位置计算,已有的计算方法较为繁琐或仅适用于单圆曲线索鞍,针对这种情况,将单圆曲线索鞍位置计算的分离计算法推广到复合圆曲线索鞍位置的计算中,从力学关系和几何关系出发推导得到了复合圆曲线索鞍位置计算的解析公式和由解析公式求解的牛顿-拉斐森迭代算法。改进约束条件,给出合理的迭代初值计算公式,确保了索鞍位置迭代计算快速收敛于真实解。归纳提出了理论顶点的顺延悬链线交点定义法和切线交点定义法的概念,探讨了两种定义法所得的索鞍位置计算公式或计算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算例表明:该精确方法正确可行,近似方法也具有较高的精度,可供悬索桥施工、设计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