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8篇
  免费   210篇
公路运输   1981篇
综合类   1210篇
水路运输   630篇
铁路运输   750篇
综合运输   137篇
  2024年   38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50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7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185篇
  2012年   265篇
  2011年   261篇
  2010年   268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67篇
  2006年   218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49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108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桥面复合铺装结构是公路桥梁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应力分析十分必要。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首先对复合铺装体系的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明确其控制指标。随后对复合铺装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研究其应力分布情况。最后对交通载荷作用下的铺装结构进行应力分析,分析沥青面层、混凝土下面层、交界面的应力情况。为今后复合铺装结构的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2.
在SPS复合钢板的设计中获取不同的失效模式。以减重为目标,应用序列二次规划法对SPS复合钢板进行等效船用钢板的优化设计,同时对SPS复合钢板进行多目标优化,应用层次分析法定各目标的权重。在这两种优化方法的基础上,对船用钢板与SPS复合钢板进行了屈曲、弯曲对比数值分析,同时将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PS复合钢板重量能够减轻37%以上,刚度增加两倍多,但厚度增加70%。  相似文献   
133.
利用OpenFOAM模拟数值波浪水槽,将复合筒型基础周围海床受到的波压力作为初始条件输入有限元软件ABAQUS,建立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模型。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及解析解吻合较好。运用此模型进行了复合筒型基础周围海床在行进波作用下动力响应研究和土体特性对波浪作用下海床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海床孔隙水压衰减速度随着海床渗透系数和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134.
侯海量  仲强  朱锡 《船舶力学》2015,(6):723-736
为探讨轻型陶瓷复合装甲结构设计,在弹道冲击响应特性试验研究与分析的基础上,针对薄金属背板支撑的陶瓷复合装甲,以金属背板发生碟型变形-剪切-花瓣型失效为分析对象,建立了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侵彻过程的近似解析模型。模型考虑了弹体的侵蚀失效及陶瓷碎片脱离弹头表面,向侧向和反冲击方向的运动,得到了陶瓷/金属复合装甲中金属背板的动态冲击响应及失效,陶瓷/金属复合装甲的弹道极限速度计算公式和弹体的剩余速度计算方法,模型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35.
为了保证线路安全,许多邻近陡峭山坡的铁路采用了棚洞来防护山坡落石。国内外研究发现,可以采用"EPS板+钢筋混凝土板+表层砂土"的复合结构代替传统的洞顶填土,不仅可以减少结构设计荷载,而且施工便捷,解决了山区土方少且运输不便的问题。抗冲击试验表明,该复合结构可有效分散冲击力,将洞顶单位面积承受的荷载减少至传统填土结构的10%,有效保护棚洞结构安全。本文结合西(安)(安)康铁路白沙滩隧道进口落石防护工程,详细介绍了EPS板抗冲击复合结构在既有铁路落石防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6.
盾构穿越复合地层需不断调整或修正盾构推力以适应沿线复合地层物理力学参数的变化。现有方法及理论难以及时并准确地给出盾构推力。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是一种结合了神经网络法和模糊推理能力的智能模型,能准确界定并给出盾构推力。依托杭州地铁三号线盾构区间实测数据样本,选取隧道埋深、覆土动力触探值、土体凝聚力及内摩擦角为输入变量,建立盾构推力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现了盾构推力的精准预测,预测值与实际监测值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137.
为改善基质沥青的路用性能,结合SBR与回收橡胶树脂两者材料特征,对沥青进行单一改性与两两复配。参考沥青评价指标,利用25℃针入度、软化点、锥入度、10℃延度、旋转黏度等试验,综合评价SBR复配回收橡胶树脂改性沥青性能,探究不同配方复配改性沥青性能差异及影响因素,比选出最佳复配方案。研究结果表明:增加SBR与回收橡胶树脂掺量均能一定程度上提高沥青的高温性能;不同来源SBR对沥青性能影响差异不大,而不同回收橡胶树脂对沥青性能影响有差异,主要原因是不同回收橡胶树脂组成配方对沥青性能产生较大影响所致;SBR对沥青的低温性能改善作用明显,少量SBR即可明显提升沥青延度;随SBR掺量的增加,SBR改性沥青软化点有小幅提升,黏度也随之增加;回收橡胶树脂对软化点提升效果相比SBR更明显,8%掺量最佳;3%SBR、8%回收橡胶树脂为本次复配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改性(调整树脂的分子结构及材料组成),使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耐高温性能及抗电化腐蚀性能,成为高性能的热固性复合材料。在地铁的地下工程中采用该类材料制作的疏散平台可从根本上改变地铁火灾状态下的疏散模式,对提高地铁结构的使用寿命及安全性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9.
140.
基于分布式电驱动汽车的特点,提出一种再生制动回收效率最高的复合制动控制策略.依照ECE R13法规对液压制动和再生制动进行分配,并采用Simulink/Cruise进行经济性联合仿真.结果 表明,本文复合制动策略不仅能满足制动需求,还能最大程度回收再生制动力,增加车辆续驶里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