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3篇
  免费   144篇
公路运输   2993篇
综合类   2112篇
水路运输   472篇
铁路运输   1207篇
综合运输   223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171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84篇
  2020年   142篇
  2019年   130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381篇
  2013年   443篇
  2012年   445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445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24篇
  2005年   339篇
  2004年   291篇
  2003年   258篇
  2002年   194篇
  2001年   188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46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V形刚构桥施工中倒三角区域支架的拆除时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国亮  刘钊 《公路交通科技》2005,22(8):95-97,101
采用桥梁博士软件模拟一座典型的V形墩连续刚构桥的施工过程,为找出支架拆除对传力途径的影响,分别单独计算结构自重、预应力以及收缩徐变内力,然后对单因素分析的结果进行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倒三角区域支架的拆除时机对桥梁在施工阶段及成桥后的内力均有显著影响,可达50%以上。建议优先采用早拆支架方案,以使结构受力明确,且对V形墩区域受力有利。  相似文献   
122.
超大跨度斜拉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斜拉桥结构效应在施工过程中具有典型的时空变化特性,但目前对效应的时程特性及时空包络关注较少。建立精细的几何非线性分析模型,分析主跨1088m的苏通大桥施工过程力学行为,包括施工阶段效应增量、效应时程、效应包络及恒载效应。研究结果有助于结构设计和施工控制。  相似文献   
123.
讨论了北方地区此类连续梁的体系选择过程。从一般构造的连续刚构桥,到逐渐减小桥墩刚度的连续刚构桥,最后到各项指标都满足规范要求的连续-刚构组合桥梁。由此可得知连续-刚构组合体系的应用范围,可为以后北方此类桥梁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4.
文章结合罗天乐连续刚构桥施工实例,运用有限元模型对该桥0#块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场变化情况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0#块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及最大内外温差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5.
针对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悬灌挂篮施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某工程为例,结合其工程概况,阐述了钢筋绑扎安装、混凝土浇筑等方面的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总结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钢构桥悬灌挂篮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0~#块施工方案、箱梁悬浇施工方法、箱梁预应力的张拉等。通过对以上内容的分析,希望为施工单位的工作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6.
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钢混组合连续刚构桥结构体系的设计与施工及施工进行深入分析,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7.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行业快速的发展,桥梁工程的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施工技术水平得以提高。连续刚构主墩施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应用普遍,其施工工艺趋向成熟,能够很好的保证桥梁工程的整体质量。将结合两江特大桥工程,分析连续刚构主墩施工及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8.
根据单端反激变换器的电路和工作波形,推导了其在输出电流连续和不连续情况的工作原理,并且给出了在MATLAB/Simulink中的正激变换器的仿真模型和仿真结果。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其优点是电路所用元器件少,电路简洁。其缺点如下:输出功率较小,稳定性较差,以及开关应力大,电路能量损耗较大。  相似文献   
129.
介绍了连续箱梁的混凝土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原材料和配合比、混凝土的生产和运输、制作试件及混凝土养护。  相似文献   
130.
阐述了大跨径连续桥梁施工技术及其要点,并对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提高我国公共道路建设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