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39篇
  免费   343篇
公路运输   2705篇
综合类   2064篇
水路运输   1257篇
铁路运输   1337篇
综合运输   21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1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06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71篇
  2014年   346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43篇
  2011年   411篇
  2010年   441篇
  2009年   494篇
  2008年   447篇
  2007年   435篇
  2006年   447篇
  2005年   362篇
  2004年   321篇
  2003年   402篇
  2002年   354篇
  2001年   264篇
  2000年   198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31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根据我国及日本海上CDM施工实例以及有关资料,论述了海上CDM工法有关拌和用水和水灰比、室内配合比试验与设计强度、地基的隆起及预估、隆起土的有效利用、穿透硬夹层和硬质地基着底施工、搭接与冷缝的处理等技术问题。对海底深层水泥搅拌加固地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52.
2008年,中交一航院研发的“亲水消浪格型结构防波堤”、“矩形方形灌注桩成孔组合钻具”、“直排式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土地基结构”、“分离卸荷式板桩岸壁结构”等4项技术创新成果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  相似文献   
253.
新会基地码头软基加固监测及效果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会强 《港工技术》2009,46(4):53-55
以新会基地码头软基处理工程为例,着重介绍软土地基在堆载预压下土体的变形、固结过程。通过对地表沉降、孔隙水压力、水平位移的现场观测及对实测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堆载预压法能达到预期的加固目的,是经济可靠的软基加固方法。  相似文献   
254.
通过对宣杭铁路复线工程某标段路堤坍塌情况的分析可知,采用干喷法加固路基时应结合土层的实际情况.且设计方与施工方要通力合作,对施工方案作相应调整,这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5.
路基沉降预测及其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某公路软土路段的实测沉降资料,采用双曲线法预测各施工阶段测点的沉降和工后沉降量,为路面结构层的铺设及间歇期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56.
灰土桩在高速公路地基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设计实例,介绍了灰土桩在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中的应用,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57.
振冲碎石桩主要加固浅层地基,与桩间土构成复合地基,使地基承载力提高、变形减少,并可消除砂土层的液化;CFG桩布置在4根碎石桩的形心,桩端置于相对硬层,对复合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起控制作用。对某工程试验区振冲碎石桩与CFG桩组合桩型复合地基加固前后静力触探、动力触探和静载荷试验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组合桩型复合地基中的碎石桩较大程度地提高了CFG桩的单桩承载力和地基承载力,桩距越小,加固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258.
沉管隧道接头是整个结构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刚度及变形特征对结构安全至关重要。当隧道下卧地层刚度不均匀时,接头变形将更加复杂,因此有必要对沉管隧道在不均匀地层条件下的接头特性进行深入分析。文章基于某沉管隧道工程,建立了三维精细化有限元模型,进行沉管隧道接头部件分析计算,对钢剪切键及混凝土剪切键的力学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到其剪切刚度取值。之后利用上述研究成果,建立三维壳-弹簧沉管管节模型,对隧道整体变形情况进行分析。考虑地基的不均匀性,进行多工况计算,分析沉管隧道接缝变形情况,验证接头结构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59.
冯光华  林治平 《水运工程》2017,(10):206-210
通过对软土地基中1根桩长52.5 m、桩径1 m的钢管桩的压桩试验、拔桩试验和水平静载试验,探讨软土地基中钢管桩工程性状和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软土地基钢管桩水平静载试验的最大弯矩值在泥面以下2倍桩径处,且不随着荷载的增加而改变;软土地基的水平静载试验,按照按泥面位移10 mm进行位移控制时,其m值可取3 500 kN/m~4;软土地基由于侧阻力较小,压桩试验时,传递至桩底的轴力值与桩顶荷载的比例可达30%,而拔桩时,该值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260.
顾列平 《水运工程》2017,(1):152-157
在淤泥层较厚持力层为岩石地基的地质条件下,常采用冲、钻孔灌注桩嵌岩,但在施工过程中塌方塌孔严重、安全性差,如何突破预制桩本身具有无法穿过孤石和滚石的特性,实现嵌岩是工程中需要研究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设计与施工,根据工程地质和荷载情况,通过采用不同的桩体及桩靴形式,成功实现预制桩在岩石地基中嵌岩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