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08篇
  免费   281篇
公路运输   2144篇
综合类   2105篇
水路运输   1684篇
铁路运输   1021篇
综合运输   235篇
  2024年   96篇
  2023年   159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88篇
  2020年   27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51篇
  2010年   393篇
  2009年   438篇
  2008年   528篇
  2007年   412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45篇
  2004年   287篇
  2003年   241篇
  2002年   19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62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隧道人工冻结施工期地层的冻胀现象会对工程周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合理的地表冻胀预测方法对隧道冻结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针对地铁双线隧道冻结施工期地表冻胀问题,考虑土体结冰温度,同时假设冻结管管壁温度恒定,采用单管冻结理论与平板冻结理论求解冻结锋面半径解析解。进而基于随机介质理论,考虑冻结壁发展过程,分别建立地铁双线隧道冻结壁交圈前后地表冻胀的历时预测模型,并采用Maple数学软件编制相应的数值计算程序,结合工程案例开展准确性分析,通过对比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同时说明地表冻胀位移分析中考虑土体结冰温度及冻结壁平均温度的必要性。最后,采用因素分析法,分析3种隧道埋深(6,12,18 m)和4种隧道净距(0.25D,1.0D,2.0D,3.0D)条件下地表冻胀位移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隧道净距的增加,冻土层中产生的冻胀叠加效应逐渐减弱,双线隧道中心线处地表冻胀位移最大值逐渐减小,其形态存在由“双峰”型向“单峰”型转换的过程;当隧道净距恒定时,随着隧道埋深的增加,地表冻胀位移整体呈下降趋势,隆起形态由“单峰”型转为“双峰”型,且隧道埋深对于地表隆起形态的影响程度大于隧道净距。研究...  相似文献   
962.
为研究出行者感知偏好对交通分配结果的影响,本文构建了微观路径选择模型,提出拥堵条件下受路段通行能力限制的交通分配算法。引入出行者决策过程中的后悔和无差别化阈值,考虑出行时间和排队时间的心理感知差异,构建不同理性程度下的路径选择概率模型。在集计水平上,考虑当前路段及其上下游路段通行能力限制、路段车辆空间排队和溢出,提出路段车流量流入、流出的修正方法。采用增量加载分配方法,研究路段车辆的消散特性,再现了从个体路径决策到宏观路网状态的演化过程。基于Nguyen-Dupuis仿真网络,比较不同算法下各路段的拥堵车辆和各路段车辆流入、流出情况。结果表明:出行者个人偏好感知会显著影响拥堵路段的成本函数,是出行者路径选择的关键因素,但是出行者个人偏好对非拥堵路段的车辆流入、流出影响较小;考虑个体偏好的交通分配方法能降低路网的平均饱和度。本文提出的考虑有限理性的拥堵交通分配方法可应用于拥堵路网的交通诱导,有利于促进道路资源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96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市道路的快速化改造工程越来越多.由于新建道路设计时速及标准均有提高,既有现状老桥的防撞护栏等级已经不能满足新建城市快速路标准的要求,需要对现有老桥防撞护栏进行提升改造.以宿迁市迎宾大道二期快速化改造工程为例,介绍了现状运河文化桥老桥防撞护栏的提升改造设计方案,并采用屈服线分析和强度设计理论及非弹性分析方法进行了计算分析.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期为类似的现状老桥护栏提升改造项目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64.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以普朗特尔、太沙基地基承载力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道路填方路基土承载力的发挥情况及设计验算方法,以期为今后类似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5.
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是自动驾驶技术在出行服务领域的重要应用,发展前景广阔。为了解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公众接受度及其影响因素,本文以技术接受模型为框架,结合感知风险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引入感知风险、技术焦虑、主观认知、社会影响和政策监管5个变量,建立自动驾驶出租车接受度模型。设计问卷收集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各变量对接受度均呈现显著影响,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社会影响(0.543)、感知有用性(0.362)、感知风险(-0.302)、感知易用性(0.268)和技术焦虑(-0.134)。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政府及自动驾驶企业的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利于自动驾驶出租车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66.
当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出现异常,乘客容易产生盲目、恐慌、从众等心理,并做出非完全理性的决策.现有MNL模型基于信息完备假设与完全理性假设,在面对非常态情景时的适应性较差.为刻画非常态情况下乘客的不完全理性并考虑乘客个体差异,解决MNL模型的不适用性,本文针对轨道交通非常态情景,通过累积前景理论进行建模.首先,综合考虑时间、费用、舒适度与便捷性4个对乘客出行行为有直接影响的因素,构建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非常态乘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刻画乘客的不完全理性行为.然后,开展问卷调查用以标定模型参数,并结合调查结果构建服从泊松分布的差异化参考点,描述模型的参考点依赖现象,差异化参考点的泊松分布检验值满足大于等于0.05的检验标准,解释了乘客出现不同决策结果的本质,使综合前景呈现随参考点波动的态势.最后,将引入差异化参考点的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轨道交通非常态乘客出行方式选择模型与多项Logit(multinomial logit,MNL)模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针对非常态情景,本文模型体现了乘客面对非常态时的有限理性与个体差异性,宏观角度下的交通方式划分率计算结果总体偏差较MNL模型减小了 4.9%,微观角度下乘客个体决策结果预测准确率较MNL模型提升了 25.4%,整体效果优于MNL模型,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研究成果可以为轨道交通非常态下的交通需求预测与应急响应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67.
流水河岸岩石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基于改进的拟动力分析法推导了在不同工况下沿河岩石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地震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在不同岩石地震放大系数下地震力、坡顶超载、张裂缝积水深度、锚索效应以及河水侵蚀影响下岩石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性的变化规律,分析表明,在不同工况下张裂缝积水深度、水平向地震力、河水侵蚀高度等不利于岩石边坡地震抗滑稳定性,而竖向地震力、锚索锚固力、锚固高度、边坡超载等增强岩石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随着岩石地震放大系数的增大,地震力对岩石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增大,边坡超载、张裂缝积水深度、锚索锚固力、锚索高度、河岸水位对岩石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减小,而锚索角度、坡脚侵蚀高度对边坡地震抗倾覆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68.
张舒  陈凯  方周  张阳 《路基工程》2023,(2):29-35
基于ABAQUS软件,建立“振动轮-土体”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扩展线性Drucker-Prager模型和三维一致黏弹性人工边界方法,对轮下土体的应力、接触力等振动响应进行分析,研究振动压实过程中轮土的相互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沿振动轮横向,在振动轮边缘处土体竖向应力会发生严重衰减,据此可确定振动轮的碾压重叠宽度;沿压实路径纵向,竖向应力的中心点位于振动轮质心点前方,这是由于轮土接触面倾斜所导致的;根据节点接触应力的时程曲线可以计算总接地宽度,但总宽度之中大约只有1/3可以产生有效压缩变形。  相似文献   
969.
由路基沉降引起的无砟轨道上部结构过量下沉会严重影响高速铁路线路平顺性,进而降低线路运营安全性及行车舒适性,由于天窗期时间短,选择高效的抬升处置措施是当下高铁运营维护的重难点之一。基于双块式无砟轨道结构安全,通过ABAQUS内嵌的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子程序建立无砟轨道有限元模型,进行无砟轨道机械抬升模拟,并与室内实验、现场作业等手段结合,提出一套适用于双块式无砟轨道过量沉降的机械抬升及注浆加固快速修复方法,现场验证其整治效果。结果表明:双块式无砟轨道在支承层底部机械抬升时,抬升点布置间距宜为1 m;抬升时需在千斤顶与路肩接触位置放置30 cm×30 cm的钢垫板,以保证千斤顶与路肩接触位置的地基承载力满足规范要求;单块轨道板单次抬升限值为4 mm,基于此,提出一种新的机械抬升方法:分步抬升法。室内实验表明:采用聚合物改性水泥砂浆作为注浆加固充填材料满足现场施工及长期服役要求;现场抬升及监测结果表明,抬升方案设计合理,线路平顺性恢复良好。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70.
针对新建常德经益阳至长沙铁路站前工程,从注浆补偿效率损失机理出发,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对该工程黏土段压密注浆补偿效率进行研究。首先,以浆泡为界将黏土层分为上下两部分。而后,基于太沙基一维固结理论,对黏土层上下两层分别进行积分计算求得其固结沉降体积量,进而计算黏土压密注浆补偿效率值。利用现有文献的试验数据对本文所提出方法进行验证。最后,分析并讨论基于新建常德经益阳至长沙铁路站前工程注浆参数下注浆压力对注浆补偿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注浆补偿效率随着时间先减小而后在t=1000s后维持稳定,且注浆压力与注浆补偿效率的最终值成反比。所得结果可用于新建常德经益阳至长沙铁路站前工程黏土段溶洞注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