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5篇
  免费   204篇
公路运输   2232篇
综合类   1499篇
水路运输   1043篇
铁路运输   800篇
综合运输   19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50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91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61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402篇
  2011年   356篇
  2010年   384篇
  2009年   422篇
  2008年   437篇
  2007年   419篇
  2006年   321篇
  2005年   246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将时间维引入既定舰船通道网络,把考虑多人相互影响的动态最优路径规划问题转化为时间依赖网络中的最优路径搜索问题。首先,论文的算法为所有人员随机生成走行路径,为了预测网络中的弧(路段)的走行时间,按人员速度从慢到快的顺序依次计算并记录人员到达路径中的各路段首节点的时刻,先记录到的人员将成为后记录到的人员的动态障碍。然后,将遗传算法与网络中弧的走行时间预测方法相结合,借助遗传算法的个体多样性天然地解决了人员走行任意性问题,因而获得了全局动态最优路径算法,并仿真计算了两人以及三人的最短时间路径;经与不考虑人员间相互影响时获得的最优路径相比较,论文的算法获得了人员遇到障碍时(或跟行或绕行)的最优走行路径。最后,借助时间依赖网络中的最优路径充要条件定理,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2.
对于大吨位转体桥,转体下承台比常规桥梁要厚,转体承台基坑深度较深,给邻近既有线桥梁施工带来更大的安全风险。以武汉至大悟跨铁路大吨位转体桥为背景,利用实体有限元模型对转体承台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设置预应力能有效改善转体承台受力,使各桩基反力更加均匀;过早或过晚张拉预应力都会对承台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以桩基反力和承台应力作为控制指标,确定预应力张拉合理时间。  相似文献   
113.
介绍了镁(Mg)在铁水中的衰减机理,通过采用一系列工艺措施以及1种倾斜式的浇注炉从而成功地控制了球铁中镁的衰减,提高了浇注线上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114.
提出了"利用反双曲正弦函数变换提高数据列光滑程度"的新结论,获得了递增时间序列改善的自回归预测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5.
介绍了地质雷达探测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工程实例和模拟试验说明了地质雷达的具体应用。通过对地质雷达检测图谱的分析和归类处理,找出目标体的地质雷达图谱特征,为地质雷达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判别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王凌峰 《世界海运》2009,32(5):50-51
国家“家电下乡”的政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时间暂定为4年。不可否认,“家电下乡”是应对经济危机、扩大内需的一项好政策,但其中的物流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17.
武汉市过长江交通是武汉市最主要的交通流向之一。根据流量观测数据分析长江交通流量特征,表明武汉市区过长江交通饱和,交通需求总量大,出行目的种类多。过长江交通没有明显、固定的高峰日和高峰小时,除通勤交通外。还有公务等大量非通勤交通。其中武昌与汉口之间交通是主流向,需要适当新增通道缓解过江难问题。  相似文献   
118.
针对船舶避碰决策系统中的船舶运动趋势和避碰时机建立数学模型,实时预估目标船相对于本船的最近会遇距离和最近会遇时间。同时,针对预测模型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先缓冲后预测方法,并对缓冲算子作了改进,弱化其随机性。应用数据融合技术,给出系统的数据融合处理模型,进一步改善和提高系统跟踪目标的精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9.
在目前的微表处混合料拌和时间确定中,规范对于人工拌和的时间规定较为模糊,为了进一步提高微表处混合料拌和时间的精确性,本文选用了已有文献中使用的微表处稀浆混合料拌和仪,通过将人工拌和与仪器拌和进行对比研究,拌和试验研究表明,选用两种方式进行微表处混合料拌和,得到的拌和时间呈现出较强的线性关系,通过选用仪器拌和能够显著增加微表处混合料的稳定性,保证了微表处混合料的路用质量。通过试验研究发现,在使用仪器拌和过程中,建议微表处混合料的拌和时间应不低于160 s。  相似文献   
120.
文章提出了一套基于综合成本法和流线分析法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接驳交通设施布局方案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其中,时间成本的计算包含了抵达时间、停留时间、步行时间,与既有的计算方法相比,计算更加全面、准确,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