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1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307篇
综合类   208篇
水路运输   53篇
铁路运输   95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为了更方便地进行闽西南某隧道的岩爆预测与预防工作,首先,阐述了Heok-Brown岩体强度估算理论和基于修正的Sheo-rey模型的工程区地应力场预测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隧道工程地质调查资料和地应力实测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强度,预测了隧道工程区沿线的地应力大小,评价了工程区的地应力状态,结果表明该隧道大部分处于高地应力区.同时,利用强度应力比法对高应力作用下围岩中可能发生的岩爆进行了预测,并且与已发生的岩爆情况进行对比,表明该预测与实际情况一致性较好,证明了本文所采用方法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2.
为了研究开挖方法对围岩形变压力的影响,采用理论分析、文献调研及现场测试方法明确了其对围岩形变压力的影响规律;根据相应变化规律,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方法,考虑围岩级别、隧道跨度及隧道开挖方法因素建立了围岩形变压力定量计算公式;对54座隧道的205个实测形变压力断面数据(108个大型机械化配套大断面开挖施工监测断面、97个常规分部开挖施工监测断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大型机械化大断面开挖方法,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所产生的围岩形变压力小;采用常规机械化分部法开挖方法,所产生的围岩形变压力大;围岩形变压力计算公式中开挖方法影响系数kc的取值范围为1.00~1.15,且围岩级别越大,kc取值越大,开挖方法对围岩所产生形变压力的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113.
轻钢类建筑物失效入侵高速铁路沿线事故日趋增长,已成高速铁路路外环境整治的一项主要内容,轻钢类建筑物失效运动路径亟待开展研究.本文基于TTU实测模型参数,采用Lsdyna-ICFD计算模块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将模拟结果与实测对比,验证模拟方法的有效性;基于此方法模拟高铁沿线轻钢类建筑物门式刚架轻钢建筑的4个风向角流场及4个...  相似文献   
114.
针对装有轮毂电机的分布式驱动车辆,设计了一种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该系统包括上层附加横摆力矩决策和下层转矩分配2个层次.基于滑模控制理论设计了上层β-ω联合控制器,并用修正的五参数菱形法划分车辆相平面的稳定域,基于此设计稳定度指标进行失稳判断与控制比例分配,下层基于动态载荷理论分配附加横摆力矩,优化了控制分配效果,在MA...  相似文献   
115.
利用三维有限元软件研究沪宁高速公路扩建工程中柔性基层在实测荷载作用下结构层内的应力应变,并与传统的圆形均布荷载作用下的路面结构作比较.研究表明,采用柔性基层并不会使土基受力过大,土基的变形在允许范围之内;级配碎石层顶和层底的受力大小相差不大,变形也很缓和.  相似文献   
116.
为研究富水软弱地层工程性质及开挖后沉降特征,文章通过室内试验对深圳地铁国贸至老街区间隧道的地层物理力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域地层存在较大孔隙和微裂隙且相互贯通,土体压缩性高,固结沉降大;(2)地层倾向于散粒体,含水量大且含砂多,施工排水易冲刷夹带松散颗粒而导致地层损失难于控制;(3)地层强度低,隧道开挖时围岩稳定性差。以上因素导致此类地层具有开挖影响范围广、地层沉降大并易发生地表塌陷的显著特征。实测地层沉降验证了试验结论的正确性,国贸至老街区间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值约为193.5 mm,地表沉降槽宽度约为80 m,并发生了2次地表塌陷事故。可见,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与地质条件密切相关,通过地层物理力学特性预测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沉降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7.
为了定量评价乳化沥青冷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水稳定性,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乳化沥青用量、水泥用量、旧混合料RAP比例和水用量等因素对混合料水稳定性指标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强度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乳化沥青用量和水用量对水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相似,当乳化沥青用量和水用量分别为3.0%和4.0%时水稳定性最好;水泥用量越大,水稳定性越好;RAP比例越大,水稳定性越差。  相似文献   
118.
沥青混合料试件振动成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常用马歇尔击实(MC)方法成型的试件研究沥青混合料力学特性,然而现场普遍采用振碾方式压实沥青混合料,致使MC试件工程性质与路面心样的相关性较差.为此,提出了沥青混合料试件振动成型(VC)方法并验证了其可靠性.结果表明:VC试件力学强度与心样的相关性平均高达93%,而MC试件不足70%;VC试件密度比MC试件提高了约2%,而压实度提高1%,混合料力学性能至少提高8.2%(ATB-30)或15%(AC-20).证明VC方法比MC方法更适合用于评价沥青混合料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19.
地铁深基坑逆作施工的数值模拟与实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上海市某地铁深基坑,基于FLAC3D,软件,采用摩尔一库伦弹塑性模型,时既有建筑物旁盖挖逆作法施工的深基坑进行了分步开挖数值模拟;并将计算得到的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和基坑周围地表沉降与实际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计算模型和计算参数的合理性,最后分析了基坑开挖对临近建筑物桩基的影响,为基坑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0.
沥青与集料的粘附好坏直接影响到路面的使用质量和耐久性。研究二者界面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粘附性是防治沥青路面水损害发生的主要途径之一。玄武岩石质坚硬、致密、耐磨性强,能充分发挥集料间的嵌挤作用,但石料显酸性,与沥青粘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