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2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307篇
综合类   209篇
水路运输   53篇
铁路运输   95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81.
雅万高速铁路(雅加达—万隆)地处热带雨林地区,土质为火山灰堆积层。针对雅万高速铁路2号隧道施工时出现洞内沉降、地表塌陷等问题,参考类似工程提出钢管桩牛腿加固技术。通过室内压缩固结试验、直剪试验得出火山灰堆积层黏土的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压缩模量均随含水率增大而减小。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钢管桩不同桩心距、桩径、入岩深度下地表和隧道各关键部位的位移。结果表明:桩心距、桩径越小,钢管桩对隧道和地层变形的控制效果越好;增加入岩深度有利于控制隧道拱顶竖向位移,入岩深度15 m时地表竖向位移最小。从减小隧道和地层变形、经济性方面综合考虑,建议桩径取500 mm,桩心距取2倍钢管桩直径,入岩深度取15 m。  相似文献   
682.
以滨海快线福州火车站基坑工程为背景,对紧邻既有隧道水平位移的实测数据展开细致分析,并结合弹性地基梁理论,探讨超长异形深基坑分坑施工对紧邻既有隧道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实测结果表明:随着基坑的开挖卸荷,既有隧道整体发生朝向基坑侧的水平位移,水平位移曲线呈现多峰形态,且各峰值均大致位于各分坑的中部。同时,受到既有隧道平面线形影响,分坑施工过程中,其水平位移曲线出现局部反弹效应。进一步地,将隧道简化为搁置于Winkler弹性地基梁上的Timoshenko梁,通过两阶段分析法计算既有隧道水平位移的近似理论解,与现场实测水平位移的变化规律基本吻合,但量值上略小于实测值。  相似文献   
683.
根据平潭海峡公铁大桥大小练岛水道桥2021年全年风速数据对实测三向风速进行正交分解,引入非平稳模型定义平均风速,在传统经验模态分解提取时变均值的基础上,通过平稳度指标改进时变均值项判断准则,提出一种非平稳时变平均风速提取方法。根据全年实测风速数据统计分析平潭海峡桥址区实测风速的均值、最大值和极大值,进一步研究脉动风场的时域特性。结果表明:平潭海峡桥址区2021年日最大风速最大值为13.9 m/s,日极大风速最大值为24.5 m/s。由于8—9月是台风季,桥址附近受热带低压影响日最大风速和日极大风速均为最大值。采用两参数Weibull分布能够更好地表征跨海桥梁桥址区平均风速;海洋风场实测风速表现出明显非高斯特性,需要考虑脉动风场的非高斯特性进行风环境分析。  相似文献   
684.
现场实测某地铁典型双层车辆段运用库道床、柱子和盖板的振动加速度,分析运用库振源特性及其传递衰减规律。结果表明:列车分别通过一层和二层时各道床和柱子的振动相差不大,但一层道床-柱子的振动衰减相对较大;运用库盖板振动的卓越频率主要集中在30~80 Hz,靠近板中的测点振动响应大于盖板端部测点;列车在运用库二层行车比一层行车引起上方盖板的振动响应大,若进行上盖开发应当考虑对运用库二层进行减振设计;无论是一层行车还是二层行车,振动由道床传至柱子时全频段均在衰减,且振动能量中的低频部分容易引起盖板的共振。  相似文献   
685.
纯电动客车的制动控制策略对其续航里程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针对串联式和并联式制动两种不同的控制策略,使用Matlab/Simulink与AVL Cruise进行联合仿真,通过对比分析相同工况下的仿真结果,确定串联式制动控制策略更优。接着分别采用实际公交路谱与等速路谱,并在并联式控制策略中引入电机扭矩map图,将仿真结果与监控平台的数据对比,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本文为纯电动客车制动策略选择、优化及验证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86.
为研究超标准(高温重载)条件下沥青混合料的抗车辙性能,以及优选适用高温特重荷载路段的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通过改变车辙试验温度与荷载工况进行车辙试验,模拟路面实际受到的高温与重载。选取矿料种类、沥青种类、抗车辙剂NRP掺量、级配类型4个因素,使用正交试验设计法设计车辙试验方案,使用动稳定度评价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性能的优劣。通过极差分析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大小,确定优选组合;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拟合3种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与抗车辙剂NRP掺量、级配类型、温度和荷载因素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4个影响因素在超标准(高温重载)条件下对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影响程度大小排序为NRP掺量>级配类型>沥青种类>矿料种类;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最优组合为玄武岩矿料、SMA-13级配、1.5%NRP掺量、SBS改性沥青;多元回归关系式经验证,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87.
刘迪  余龙  陈勇 《公路》2023,(6):272-282
依托深中通道东岛堰筑段工程实例,探讨了双排钢板桩围堰设计计算方法。首先采用土-结构共同作用模型模拟了东岛堰筑段施工全过程,研究了合理的施工工序,再对围堰结构的稳定性进行验算,然后对施工过程中双排钢板桩结构的内力进行分析,将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吻合性良好,且理论计算结果偏安全,从而验证了设计计算方法,可为今后类似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88.
为表征雷暴风对大跨度斜拉桥的作用,以苏通大桥监测数据为基础,开展了飑线风作用下大跨度斜拉桥模态特性实测研究。首先,基于短时平稳假设,分析了飑线风的实测风场特性,探究了桥梁抖振响应与风速的相关性,并刻画了其在风速突增与下降过程中的差异;然后,计算了不同时段内主梁实测竖向、侧向和扭转加速度的功率谱密度,并分析了飑线风对主梁振动频谱的影响;最后,采用随机减量法,开展了飑线风作用全过程大跨度斜拉桥的模态参数识别,获得了桥梁的模态频率与阻尼比,从而研究了飑线风对大跨度斜拉桥模态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主梁抖振响应均方根与风速呈非线性正相关,飑线风前端与后端风场对桥梁抖振响应的影响总体类似;在飑线风作用时段内,大跨度斜拉桥各阶模态对应的振动能量相较其他时段更为显著;多阶竖弯、侧弯和扭转模态的频率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阻尼比受风速影响较大,各阶模态的影响规律不尽相同;主梁1阶竖弯和1阶侧弯模态的阻尼比随风速的增加而增加,而1阶扭转模态的阻尼比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