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89篇
公路运输   725篇
综合类   349篇
水路运输   652篇
铁路运输   207篇
综合运输   1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65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以山东烟台某人行天桥为例,采用Midas Civil建立空间有限元模型,从经济、美观和舒适性方面对主梁结构进行优化设计,采用了调谐质量阻尼器(TMD)技术提高人行桥阻尼。参考德国指南叙述动力性能优化设计的原理并对TMD主要设计参数进行设计,给类似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23.
以湖北荆沙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紊流场测力试验对气动导纳的互功率谱识别法进行了研究。通过与传统方法比较,发现互功率谱法计算得到的等效气动导纳整体上偏低,且低于Sears函数,但随折减频率变化的趋势上看,与传统算法无明显差异。由互功率谱法计算得到的复气动导纳计算抖振力,并进行频谱分析,与实测抖振力自功率谱比较发现,计算得到的抖振力自功率谱随折减频率变化的趋势与实际抖振力自功率谱吻合较好,但存在一定数量上的差异。通过对紊流度为6%、10%、20%的三种紊流场中-5°~+5°风攻角下计算值与实验值的比较发现,计算抖振力谱与实际抖振力谱的相对差异没有随紊流度和来流风攻角变化而变化的趋势,且相对差值较为稳定。  相似文献   
124.
由双自由度模型设计了三款半轴橡胶吸振器,通过对半轴吸振器系统进行锤击激励,测得了吸振器系统在不同环境温度工况下的共振频率及系统传递率。计算分析了系统主振方向的动刚度和阻尼比特性。结果表明,环境温度的升高会导致该半轴吸振器动刚度减小,阻尼比降低。阻尼材料为氯丁橡胶的吸振器具有比天然橡胶吸振器明显的低温敏感性。在吸振器工程设计时,应注意温度控制。  相似文献   
125.
为进一步提高混合交通环境下车辆的行车效率与交通流的稳定性,在考虑后视效应的基础上,融合多辆前车速度与加速度等状态信息,以指数平滑方式构建了网联自动驾驶车辆(CAV)跟驰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前后方车辆数和状态信息完整度对模型稳定性的影响,结合Lyapunov第一方法和线性谐波微扰法进行了线性稳定性分析,并确定了模型最优参数;利用混合交通环境特性,在考虑通信信息丢失的情况下提出了CAV在不同位置和状态下的跟驰策略,并在该策略支撑下进行了不同CAV渗透率的车辆启动、车辆刹车停止、环形道路3个典型场景下的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刹车停止场景中,全部车辆的停止波速最大提高了26.1%;在车辆启动场景中,启动波速最大提高了15.5%,车辆加速度和速度变化更为平缓;在环形道路场景中,当混合交通流中CAV渗透率由40%提高至100%时,在较大扰动条件下车辆的平均速度波动时间相较于低CAV渗透率场景下降了44.8%,波峰下降了5.7%,波谷上升了19.4%,而CAV渗透率较低时提出的优化策略对混合交通流的改善并不明显。由此可见,在当前构建实际混合交通环境与开展CAV实车试验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该跟驰...  相似文献   
126.
刚性阻振降噪技术的应用研究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刚性阻振降噪技术的研究概况,包括声振动在不连续突变结构中传播特性以及阻振质量块的应用研究现状,并首次阐述了阻振质量块在水下复杂双壳减振降噪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阻振质量块在中高频段能有效降低壳体的振动及声辐射,为刚性阻振技术的实艇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最后展望了刚性阻抗失配减振技术在实际水下航行结构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7.
叠合梁断面通常为气动外形较钝的半开放截面,为漩涡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容易发生涡激振动现象。过大振幅的涡激振动会影响行车舒适性,严重时将引起结构疲劳破坏,危及桥梁结构安全。如何有效解决涡激振动问题成为叠合梁桥抗风设计的关键。为了抑制该类主梁断面的涡激振动,以宜宾盐坪坝长江大桥为背景,通过1:60的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研究了风嘴、中央稳定板、封闭栏杆、裙板、内侧隔流板、箱梁下导流板等常见措施对双箱叠合梁断面涡激振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封闭斜拉索防护栏杆、内侧隔流板、梁底稳定板等措施均可不同程度地降低主梁的涡振振幅,但仍无法满足桥梁的抗风设计要求;竖直裙板可以使-3°和0°攻角下主梁的涡激振动消失,但对3°攻角的减振效果有限;在叠合梁中应用广泛的传统整体式风嘴无法降低宽幅双箱叠合梁的涡振振幅;采用安装在箱梁侧下方的三角形风嘴可以减弱箱梁边缘的流动分离,优化梁体的气动外形,从而使断面在各个风攻角下的涡振振幅大幅降低。将三角形风嘴与封闭斜拉索防护栏杆的方案组合后,可进一步降低主梁的涡振振幅,满足抗风设计的要求。所提出的叠合梁涡振抑振措施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可为同类桥梁的抗风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8.
针对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在控制主车跟驰行驶中受前车运动状态的不确定性影响问题,在分析车辆运动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能够考虑前车运动随机性的跟驰控制策略。搭建驾驶人实车驾驶数据采集平台,招募驾驶人进行实车跟驰道路试验,建立驾驶人真实驾驶数据库。假设车辆未来时刻的加速度决策主要受前方目标车辆运动影响,建立基于双前车跟驰结构的主车纵向控制架构。将驾驶数据库中的驾驶数据分别视作前车和前前车运动变化历程,利用高斯过程算法建立了前车纵向加速度变化随机过程模型,实现对前方目标车运动状态分布的概率性建模。将车辆跟驰问题构建为一定奖励函数下的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引入深度强化学习研究主车跟驰控制问题。利用近端策略优化算法建立车辆跟驰控制策略,通过与前车运动随机过程模型进行交互式迭代学习,得到具有运动不确定性跟驰环境下的主车纵向控制策略,实现对车辆纵向控制的最优决策。最后基于真实驾驶数据,对控制策略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该策略建立了车辆纵向控制与主车和双前车状态之间的映射关系,在迭代学习过程中对前车运动的随机性进行考虑,跟驰控制中不需要对前车运动进行额外的概率预测,能够以较低的计算量实现主车稳定跟随前车行驶。  相似文献   
129.
多连杆后悬系统有较好的操控性能,但有可能产生路噪问题。文章所述带多连杆后副车架的车型较同平台扭梁版车型有明显的120 Hz路噪轰鸣声。通过车身连接点动载荷计算和传递路径分析,发现后弹簧托臂到车内的传递路径贡献最大。通过加强车身板件、在后弹簧托臂加装动力吸振器和加强副车架横梁,最终将路噪峰值大幅降低。早期通过对悬架系统的建模和动载荷分析,可以快速识别关键传递路径,有针对性地进行结构优化。  相似文献   
130.
本文分析了轴系扭振计算的一般方法,根据扭振计算的特点,提出运用MATLAB作为开发工具,编制了适用于船舶推进轴系扭转振动计算的工具。并着重对激励力矩的简谐分析进行了讨论,提出了以示功图生成激励力矩矩阵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