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2篇
  免费   203篇
公路运输   738篇
综合类   241篇
水路运输   89篇
铁路运输   575篇
综合运输   16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61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6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81.
刘国栋  袁冯丹  许超 《隧道建设》2018,38(7):1228-1235
为解决土压平衡盾构在敏感软土地层穿越密集房屋群过程中极易引发地表沉降和建(构)筑物损坏的问题,依托广州市轨道交通14号线盾构下穿姓钟围房屋群加固工程,提出水平定向注浆加固技术,该技术将水平定向钻孔技术与地面注浆技术相结合,利用无线随钻测斜系统实现钻机参数测量、采集、分析和定位,采用特制钢阀管下入钻孔,通过阀管向拟加固区域进行水平定向注浆。介绍该技术的水平孔钻探工艺,并分析其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结果表明: 应用水平定向注浆加固技术,加固区变形量控制在±5 mm以内,未造成房屋开裂、倾斜、倒塌等不良社会影响,能有效保障土压平衡盾构在敏感软土地层中安全顺利通过密集房屋群; 水平定向注浆加固较MJS高压旋喷桩加固可节省费用600余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2.
为了解决隧道穿越土砂分界地层的围岩稳定性问题,以蒙华铁路阳城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试验、室内试验及数值试验等研究方法对土砂分界地层围岩稳定性进行探究,重点探讨地层种类及其厚度变化对围岩变形、塑性区扩展及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结果表明: 1)相对单一地层,土砂分界地层会影响洞周应力分布,分界面处围岩容易先出现塑性区,且土砂分界地层围岩变形性质与软弱的全砂岩地层更为接近; 2)在土砂分界地层分界面处会产生较大的水平收敛,易出现拉应力; 3)土砂分界地层中,随着砂层所占比例的增大,拱顶沉降和洞周收敛不断增大,且分界面所在台阶处支护结构的应力发展会提前达到更高的峰值; 4)当分界面出现在上台阶时,围岩会产生极大的塑性变形,支护结构承受相对较大的应力,是土砂分界地层中最不利的分界情形。  相似文献   
183.
某软土地铁车站基坑纵向滑坡事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维真  谭勇 《隧道建设》2018,38(Z2):183-189
狭长形地铁车站基坑在分层开挖过程中会形成临时纵向多级边坡。当挖方边坡位于软弱地层时,如果设计或施工不当将会面临基坑纵向失稳风险。针对某软土地铁深基坑纵向滑坡事故案例,在考虑参数变异性的基础上利用极限平衡法对坑内临时边坡展开调查分析,并从工程角度对土坡发生深层滑移破坏的原因进行探讨。调查结果表明: 第1级边坡的坡度是影响整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1∶1.75(V∶H)的施工坡度不能满足下卧软弱淤泥质土条件下该局部边坡的稳定性(失稳概率高达88.92%),只有当坡度缓于1∶3时才能保证安全。为防止此类临时挖方边坡失稳,最后给出考虑土体强度参数变异性的最优边坡坡度。  相似文献   
184.
盾构在软土深部地层进行主动开挖时,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差异,会使得深部地层土体产生不同的位移以及应力变化,从而对软土深部地层的主动土拱效应产生差异影响。通过调整计算模型中的主动开挖土体范围,设定7种不同的地层损失率,建立地层损失与软土主动土拱效应比例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可得: 1)盾构在4倍直径埋深条件下进行主动开挖时,在隧道上方1~2倍直径范围内形成主动土拱作用区域; 2)主动开挖所采取的地层损失率越大,开挖后拱顶处所受到的主动土压力荷载越小,土拱效应发挥越充分,且当地层损失率到达一定值时,盾构开挖所产生的主动土拱效应比例逐渐趋近于稳定临界值。  相似文献   
185.
全断面硬岩地层盾构隧道管片上浮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决盾构在全断面硬岩地层中管片上浮的问题,确保管片衬砌的施工质量,结合广州7号线某全断面硬岩段的盾构施工,从力学条件和空间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导致管片上浮的原因和机制,从盾构施工和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减小管片上浮的新措施。包括:采用豆砾石回填灌浆工艺进行管片壁后填充、利用止浆环与隔水环防止浆液流失、半敞开式掘进提高同步注浆的填充效果、采用前盾底部设计千斤顶防止盾构栽头等。  相似文献   
186.
在富水厚卵砾漂石地层中,采用传统的注浆浆液进行止水,浆液极易在地层内大量流失,且注浆后浆液扩散不均、多呈"糖葫芦"状扩散,无法保证注浆效果。针对富水厚卵砾漂石地层的地质特点,针对注浆材料进行一系列室内配比试验,并通过注浆模型试验及现场试验进行卵砾漂石地层的注浆材料研究。试验表明:在厚卵砾漂石地层中,采用2种新型浆液即CD-SCA(水泥+聚羧酸钠盐型分散剂-水玻璃+硫酸铜+明矾)浆液和PC-SCA(磷酸-水玻璃+硫酸铜+明矾)浆液,注浆浆液呈柱状均匀扩散,扩散半径满足设计要求,地层的渗透性明显改善,满足了帷幕止水墙的止水效果,为今后同类地层注浆止水工程施工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187.
本文主要对软弱地层大断面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分析,通过总结工程概况,详细分析其施工技术应用情况,例如边坡仰坡施工、测量地表沉降、洞身施工、开挖支护措施中的应用,从而更好的为施工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8.
利用有限差分软件FLAG3D,建立了浅埋大跨地铁隧道开挖模型.通过分析浅埋大跨隧道分别采用台阶法和双侧壁导坑法不同施工工序下的地层应力位移特性,得出了针对浅埋大跨隧道开挖,采用双侧壁导坑法优于台阶法,并说明了双侧壁导坑法能有效控制变形的理论依据.将数值模拟与现场测试试验结果对比,提出了优化的施工方案,对大跨浅埋隧道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9.
190.
到2006年。需要在慕尼黑玛丽安广场地铁站再修建两条隧道。从而使现在的地铁站台面积增加两倍。由于是在市政厅底下采用暗挖法挖掘两条隧道。因此。在施工中采用了地层冻结,以满足高要求。[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