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88篇
  免费   513篇
公路运输   4236篇
综合类   1979篇
水路运输   920篇
铁路运输   1607篇
综合运输   359篇
  2024年   79篇
  2023年   234篇
  2022年   233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220篇
  2019年   188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52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588篇
  2013年   506篇
  2012年   551篇
  2011年   642篇
  2010年   625篇
  2009年   608篇
  2008年   631篇
  2007年   500篇
  2006年   461篇
  2005年   406篇
  2004年   295篇
  2003年   345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148篇
  2000年   118篇
  1999年   107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软土地质地铁车站盖挖顺作法施工实践及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上海延吉中路地铁车站以顶板为路面系统的盖挖顺作法的结构设计、施工步序、土方开挖及支撑安装工艺等,提出了盖挖顺作法中立柱与围护结构差异沉降控制、快速施工等关键技术成功运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2.
仓安路高架工程试桩承载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家庄市仓安路高架工程的两根试桩采用自平衡法进行了静载荷试验。两根试桩均为钻孔灌注桩,且采用了桩端后注浆技术。本文介绍了自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和桩端后注浆技术,概述了本次试验情况,对试验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结果表明,桩端后注浆可以有效地提高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73.
姜景山  陈浩 《铁道勘察》2005,31(5):79-81
北京地铁5号线崇文门车站从既有地铁2号线下方穿过,为了控制既有线沉降,在车站完成中洞衬砌和侧洞管幕施工后,采取了专项地层注浆加固及恢复措施。介绍了注浆施工的浆液选配、注浆设备、过程监测及注浆效果;对注浆恢复的机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4.
主要对高填方路基自身沉降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Ven Der Poel模型,将填料视作由非均质的不同质点所组成,既能反映蠕变规律,又能反映瞬时的弹性性质。通过对填料的粘弹特性分析比较,得出了只有考虑土和碎石混合料的粘弹特征后,计算所得到的填筑体沉降量才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相似文献   
75.
公路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命脉,从已投入使用的高等级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来看,常见的道路病害是:路面在台背回填处出现沉陷或断裂,车辆通过台背回填处跳车。文章对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进行了分析,并初步提出一些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76.
77.
不发地质条件下隧道施工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马道子隧道(永平端)洞口段不良地质引起的隧道初期及二衬砌发生不均匀沉降情况以及施工中采取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8.
以长沙市营盘路湘江隧道东岸并行立交段施工为研究对象,对浅埋条件下并行立交隧道施工安全性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隧道施工结束后地表沉降最大值为39.66mm,并位于隧道上下立交区域,地表沉降不能满足安全要求,还需对地表采取加固措施,如采取地表锚杆、地表袖阀管注浆或旋喷桩加固;下部隧道初期支护变形及受力受上部隧道施工影响不大,安全系数均大于1,结构能满足安全要求,但施工中仍不能忽视对初期支护变形及内力的监测,视情况采取加固措施,或改变施工工艺,如可以先行贯通下部隧道二次衬砌。其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地质条件和施工方法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9.
研究直径 10. 0 m 的土压平衡式盾构机曲线 段的施工地表沉降变形规律。以北京地铁某盾构区间 曲率半径 R = 350 m 和 R = 354 m 两处曲线施工段为监 测对象,以几何水准测量为监测方法,通过对监测数据 的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沉降变形主要经历前期沉降、盾 尾脱出后沉降、注浆隆起、稳定沉降、后期沉降 5 个阶 段,最终变形值分布包络图近似呈偏正态分布,对称轴 线偏于曲线内侧。  相似文献   
80.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运营铁路,也是我国首个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铁路项目。本文选择野生动物和高寒植被两个代表性生态因素,应用目视判断、卫片解译、样方调查、环境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对铁路运营5年(2011年)后沿线生态环境影响进行跟踪调查和回顾评价。得出结论:(1)与运营初期相比,铁路两侧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恢复,局部区域已接近甚至优于周边自然状态。(2)野生动物通道、植草绿化、草皮移植等生态保护措施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