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29篇
  免费   195篇
公路运输   1975篇
综合类   1468篇
水路运输   1713篇
铁路运输   1305篇
综合运输   163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23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47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209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310篇
  2012年   337篇
  2011年   366篇
  2010年   314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31篇
  2007年   264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61篇
  2004年   253篇
  2003年   243篇
  2002年   220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78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61.
为定量研究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与行车安全的关系,通过对设置搭板和未设搭板2种情况下桥头跳车形成机理的分析,建立桥头不均匀沉降量、搭板长度、台阶高度与减速度之间的关系模型.以减速度为依据将桥头跳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分为3个等级.研究表明:设置搭板情况下桥头跳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不明显;未设搭板情况下桥头跳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与台阶高度和行车速度紧密相关,相同台阶高度下随着行车速度的提高,桥头跳车对行车安全的影响不断加大.速度为100 km/h时,台阶高度超过1.97 cm就会对行车安全产生明显影响,超过4.52 cm时会产生严重影响,必须采取限速、增设搭板等措施.  相似文献   
862.
可变情报板是传播道路实时路况信息的重要交通设施,但版面文字信息量过载和信息结构不规范导致视认性降低等问题仍然存在.根据已有可变情报板文字信息显示规范和应用现状,将文字信息内容分为状况、 突发性事件及计划性事件3种.通过招募45名驾驶人开展静态认知试验,研究了基于驾驶人视认特性数据的可变情报板文字信息优化问题.首先,通过...  相似文献   
863.
文章简要阐述了汽车制造过程中白车身门盖内外板压合边固定的目的、常用方法以及产生的表面质量缺陷和连接强度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些问题,探索了一种新的方法,不接触零件表面,即可实现内外板压合边的固定,并且有较好的连接强度,也就是把冷金属过渡技术(CMT)以点焊的形式应用于门盖内外板压合边的固定工艺,并从设备原理、工艺特点上分析论证。此项改进工作经过设备安装、工艺调试、质量验证等过程,并且在批量生产车型中投入使用,在实际生产中验证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同时在生产效率上也有了明显提高,维护成本也得到有效降低,此项改进工作在汽车制造业内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64.
近年来随着卡车产业的高端化转型,市场对卡车轻量化的要求已成为重要技术突破方向之一,在不改变原车身制造体系前提下的铝合金材料替代研究成为热点。如何能更有效控制试制验证成本,尽可能压缩模具前期投入费用和工艺验证周期,是轻量化项目重点关心的问题。文章采用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成形分析技术对铝化件成形过程进行分析,通过虚拟验证的结果修订经验性工艺方案,在此基础上结合生产现场小范围试错校验微调冲压过程参数,实现了某轻卡车门铝化外板用很少的板料成本,即试制出可供产品试验评估的制件。随着此类方法在车门外板试制过程中的应用,为后续各类铝化浅拉延件的试制可行性论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865.
目的

复合材料设计与结构设计一直处于分离的“双轨”状态,旨在提升船用复合材料结构的极限强度,提出复合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方法。

方法

基于多尺度方法,建立细观材料与宏观结构的尺度关联,探究细观参数对宏观加筋板极限强度的影响以及碳玻层内混杂与层间混杂的力学性能差异,通过对比分析获得更优结构形式。

结果

采用建立的微−细−宏观力学模型,改善了复合材料细观参数,提高了宏观加筋板极限强度。通过调整TC33纱线间距和纱线截面积、WR纱线截面积、混杂方式,使得设计的复合材料帽型加筋结构具有更优的极限强度。

结论

通过多方案对比寻优,在满足规范要求的前提下可实现材料与结构一体化设计,为新一代舰船设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66.
洗扫车箱体作为车身上装的重要结构,需要具备耐用的高可靠性。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水箱泄露,造成车辆作业里程缩短,地面二次污染等问题。据此,通过对洗扫车优化后的箱体水箱流固耦合及箱体焊合强度校核分析,提出优化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867.
地铁线路钢轨上出现波磨现象会引发轮轨噪声等问题,曲线线路上更容易产生钢轨波磨。为研究某地铁曲线半径为300 m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线路上钢轨波磨的成因,对现场钢轨波磨进行调查测试,得到钢轨表面的不平顺测试结果并分析钢轨波磨特性;参考该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结构建立有限元模型,基于轨道结构振动理论分析波磨的形成机理。利用该模型分析轨道结构的振动特性与波磨通过频率的内在联系,通过模态分析,得出该轨道结构与波磨通过频率相对应的固有频率和振型,通过对该轨道结构进行简谐激励和白噪声激励,得到钢轨和轨道板在不同频率下的响应,分析轨道振动频率与钢轨波磨之间的联系,得出钢轨可能产生波磨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段车辆行驶速度大约为40 km/h,此波磨的主波长为160~200 mm,其通过频率为55~69 Hz;次波长为100 mm和40 mm,其通过频率为111 Hz和278 Hz;通过对模型施加不同的激励,在62,111,280~310 Hz处会产生共振,这些共振频率分别与钢轨波磨通过频率相对应。当车辆通过该波磨区段时,该轨道结构容易发生垂向弯曲振动,车辆簧下质量与轨道结构在62 Hz处产生的P2共振是160~200 mm波长波磨形成的重要原因,钢轨同轨道板一起作垂向弯曲振动引发了100 mm波长波磨,钢轨相对轨道板的垂向弯曲振动是40 mm波长波磨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868.
针对TBM刀盘在破岩过程中出现表面裂纹而造成刀盘疲劳失效,从而引发施工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问题,以辽宁大伙房水库输水隧洞所用MB264-311-8030mm型号TBM刀盘为研究对象,利用Abaqus进行有限元仿真,得到刀盘应力分布状况。基于Paris公式建立TBM刀盘的裂纹扩展模型,利用扩展有限单元法(XFEM)模拟裂纹的开裂过程,分析开裂路径和开裂时所需载荷的循环次数。提出通过安装筋板进行刀盘裂纹止裂的方案,并从筋板的安装位置、厚度、高度和宽度4个结构参数分别设置实验组,以未安装止裂筋板的刀盘作为对照组进行对照实验,计算不同结构参数下止裂板的止裂系数、裂纹长度和裂纹深度变化,评估不同实验组的止裂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止裂筋板的结构参数明显影响了TBM刀盘表面裂纹的扩展速率,进而影响刀盘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合理地设计止裂筋板参数可有效延长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反之则会加速裂纹的扩展。经过多组对照后,采用安装位置距裂纹中心为5 mm,厚度为4 mm,高度为12 mm,宽度为6 mm的止裂板可将裂纹宽度和深度方向的止裂系数分别提升28.42%和27.86%,其中影响最显著的是距裂纹中心的安装位置和止裂板高度2个参数。研究可为实际隧道工程中TBM刀盘的止裂方案的设计与制定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69.
针对货车故障轨旁图像检测系统(TFDS)中锁紧板偏转故障,提出一种基于霍夫变换、Canny边缘检测和形状模板相结合的HCRD(Hough-Canny-Right angle Detection)方法。通过霍夫变化及数学几何模型定位转向架锁紧板部位,再对Canny边缘检测后的边缘图像进行角度特征的检测,整个识别只需要一个形状模板就能实现锁紧板偏转图像高精度自动识别,具有很好的判别能力。采用python编程,平均每张图像识别时间为0.067 s。且锁紧板下边缘处是否有角度特征作为锁紧板是否偏转的判断依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实验证明,HCRD方法能精确检测出锁紧板的非正常范围(>5°)的偏转,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抗噪能力。该方法为TFDS故障图像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70.
准确预测CRTSⅡ型轨道板温度可对轨道板内高温的出现及时进行预警,减小高温时期涨板对列车运营带来的威胁。同时考虑外界环境温度对轨道板温度影响的时滞效应与轨道板自身在时间上的温度变化规律,提出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与长短期记忆网络(LSTM)融合模型的板温预测方法。先通过CNN在时间轴上对气温与轨温进行卷积提取出过去一段时间内外界气象条件对当前时刻板温的影响,再将CNN在各个时间点上的输出作为LSTM的输入特征利用轨道板自身的传热规律对板温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过去12 h内的外界气象条件对当前时刻的板温有较大影响,利用训练好的CNN-LSTM在测试集上对未来40 min的板温进行预测,其预测误差绝对值的数学期望为0.9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