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78篇
  免费   320篇
公路运输   1598篇
综合类   884篇
水路运输   694篇
铁路运输   787篇
综合运输   235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69篇
  2022年   283篇
  2021年   303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215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203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介绍了路堑开挖的难点,阐述了开挖的施工准备工作、开挖施工方法、机械化施工作业技术以及边坡防护技术。  相似文献   
122.
文章阐述了从阿德勒(Adler)至Alpika Servis滑雪场间采用矿山法施工的公铁两用隧道特点及其面临的挑战。因施工进度计划紧且最初阶段又无设计资料可利用,该项目开挖方案和开挖设备的比选几乎是和地质勘测同时进行,这就造成诸多重大问题,最终不得不采用综合方法进行开挖。尽管如此,施工队伍还是克服了重重困难,实现了快速开挖作业,避免了施工进度的延误,且大大缩短了其它隧道的开挖时间。  相似文献   
123.
王岩  仲春 《车主之友》2021,(1):14-21
享受速度,感受通达,有这样一款车,可以让你在城市生活中完美施展,在宜商宜居中自由切换——这就是新速派,随时唤醒千钧之力,智能守护安全无忧。引领时代节奏,能速能达。  相似文献   
124.
盖一铎 《车时代》2021,(1):160-160
本文综述了基于视频分析的高速公路事件检测系统的发展历程、传统技术方法存在的问题后,分析了人工智能领域深度学习等新算法与技术在此领域的应用情况,并对未来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5.
近年来公路交通运输快速增长,交通车辆的快速准确检测与识别对智能交通系统和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目标检测领域的广泛应用,车辆目标检测和参数识别也取得新的突破.该文从车辆参数的识别方法和应用研究两方面梳理了机器视觉和深度学习在车辆检测与参数识别领域的研究现状、最新研究成果和...  相似文献   
126.
针对行人轨迹预测具有复杂、拥挤的场景和社会交互问题,基于长短时记忆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twork,LSTM)对行人与车辆、行人与其他行人的交互进行建模,提出一种基于人-车交互的行人轨迹预测模型(VP-LSTM).该模型同时考虑了行人与行人的交互、行人与车辆的交互,更适用于复杂的交通场...  相似文献   
127.
三一重工智能碾压系统在路面施工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一重工研发的智能碾压技术是通过在压路机上安装智能监测与控制体系,实时获得路面碾压各项数据,实现对路面压实度、渗水、构造深度均匀性进行控制.对溧高高速公路路面智能碾压段中间带边缘、路肩边缘和行超车道内随机取样,其渗水系数、构造深度均值、方差假设检验P值均大于0.05,说明其渗水、构造深度均值、方差均相等,表明路面碾压均...  相似文献   
128.
孙振杰  周文轩 《公路》2021,(4):90-96
城市中大部分高架桥基础承台施工以现浇为主,施工工期长,施工风险较大.针对上海市济阳路快速化改建工程二标项目,提出采用预制承台施工代替传统现浇承台施工.通过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预制承台的三维计算模型,模拟了预制承台在受到地震荷载作用时,承台配筋率、桩基直径、轴压比以及桩基插入承台深度对预制承台抗震性能的影响.结...  相似文献   
129.
《公路》2021,66(9):371-378
以福州市某超浅埋隧道斜穿市政管线工程为依托,结合FLAC 3D软件、现有城市管线标准与实测数据,对管线沉降规律展开研究,并制定安全可行的管线控制基准。研究表明:双侧壁导坑法相比三台阶法与CD法开挖时,前者具有"小分步,大分级"的特点,对管线沉降控制效果更显著;隧道-管线交点出现最大沉降量-7.39mm,管线由于自身弹塑性质,而发生两端微小隆起;上覆土重力使管线沿水平方向上发生挤压变形,水平位移最大值为1.2mm,可知管线竖向变形受施工影响更敏感。需对隧-管相交段地表进行外界荷载管理,避免管线在水平方向位移过大而破坏。地表横向沉降最大值S_(max)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比值作为沉降控制限值,可有效保护管线。研究成果对研究隧道下穿管线变形规律与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30.
对深基坑开挖进行风险识别与评价时,提出了将WBS-RBS法与G1法相结合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模型,并以南宁金凯路地铁车站为例,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出的风险值从而确定施工单元风险等级.计算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过程中,地下连续墙施工A2,基坑开挖A3,主体结构施工A5均为Ⅲ级风险.该模型无需构造判断矩阵,避免了一致性检验不一致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