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9篇 |
免费 | 2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02篇 |
综合类 | 181篇 |
水路运输 | 401篇 |
铁路运输 | 120篇 |
综合运输 | 4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40篇 |
2022年 | 47篇 |
2021年 | 44篇 |
2020年 | 28篇 |
2019年 | 31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3篇 |
2015年 | 33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43篇 |
2012年 | 49篇 |
2011年 | 53篇 |
2010年 | 41篇 |
2009年 | 70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54篇 |
2006年 | 51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43篇 |
2003年 | 35篇 |
2002年 | 48篇 |
2001年 | 38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28篇 |
1996年 | 21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15篇 |
1992年 | 18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反射裂缝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采用开级配大粒径混合料(LSM)抗反射裂缝的方法.在试验路的基础上,对开级配LSM的配合比设计、路用性能、施工工艺作了探讨,以便为开级配大粒径沥青混合料作为裂缝缓解层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在建的佛莞城际铁路狮子洋隧道是第2条下穿珠江口狮子洋海域的盾构隧道,具有大直径(13.1 m)、高水压(最大水压0.78MPa)、地质条件复杂(全断面土岩复合地层、穿越3处破碎带和2处水下断层)、独头掘进距离长(长4.9 km)、行车速度高(时速200 km/h)等显著特点。本文以该隧道工程为背景,采用工程类比、资料调研、经验总结等方法,通过对工程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的阐述,解决了基岩地层水下盾构隧道合理埋深选择、管片环向错台控制、高水压管片接缝防水、循环荷载下基底软弱地层沉降控制、内部结构同步施工等技术问题,提出了铁路盾构隧道管片双掺钢纤维及聚丙烯纤维以提高耐火性的方法,同时对复合地层(尤其是破碎地层)盾构选型、高水压条件下开舱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3.
994.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盐渍土改良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盐渍土最优改良方案,应用响应曲面法优化了水泥与石灰复合改良盐渍土的室内试验方案,并通过室内试验测试了改良后盐渍土的抗压回弹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用Design Expert软件分别建立了以抗压回弹模量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与改良方案价格比值(性价比)为目标函数的模型,并分析了石灰和水泥剂量对性价比的影响,确定了盐渍土合理的改良方案;进行了大量的室内试验,来验证响应曲面法应用于道路材料性能分析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响应曲面法可以用于盐渍土改良方案的比选,仅添加4%剂量水泥改良盐渍土的性价比最高。 相似文献
995.
为了研究和开发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的新型连接件,提出了一种新型连接件——波折开孔板连接件。进行了3个波折开孔板连接件推出试验和3个普通开孔板连接件推出试验,测试了这2种连接件的基本力学性能,对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得到了波折开孔板连接件的荷载-滑移关系,并拟合出在正常使用状态和极限承载力状态下的相对刚度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波折开孔板连接件具有优越的力学性能,其抗剪强度比普通开孔板连接件提高24%,其抗剪刚度比开孔板连接件也有较大提高,达到极限荷载时其延性为普通开孔板连接件的1.9倍。 相似文献
996.
开肩堡Ⅱ号连拱隧道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肩堡Ⅱ号连拱隧道位于贵州省崇遵公路第七合同段,具体里程为:K39 955~K40 070,L=115m。该段高速公路设计时速为60km/h。 相似文献
997.
998.
为预防和减少雨夜道路交通事故,定量研究降雨强度对驾驶人视认距离变化规律,以确定行车速度、停车视距及限速选择,进行实际道路试验研究。试验共选择被试38人,在不同降雨量的雨夜,选用黑色障碍物,在不同车速条件下,进行驾驶人空间距离判识实际道路试验。试验共进行71组,最终依据速度和降雨强度,聚类为25组不同条件下全样本试验。统计全部结果,分析数据分布特征。利用曲面回归分析方法,建立视认距离随降雨量和行车速度变化规律函数模型。模型相关系数为0.9832,模型有效度系数为0.94,可有效表示视认距离与瞬时降雨强度和行驶速度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随着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增加,视认距离缩短;随着行驶速度增加,视认距离减小;当两因素耦合作用于驾驶人时,会因为视认距离减小导致允许反应时间缩短。 相似文献
999.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