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188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1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221.
高压氧综合治疗重症CO急性中毒12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22.
脑钠肽前体评定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比较脑钠肽前体(pro BNP)水平、心功能分级(NYHA)、经超声心动仪测定的左室射血分数(UCG EF)、6 min步行试验(6 MWT)在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定不同基础心脏病的老年心衰患者治疗前后的pro BNP水平,并与常规临床评估方法NYHA、UCG EF、6 MWT进行比较。结果 随治疗后心衰客观指标的好转,pro BNP水平下降,pro BNP心功能状态分级也降低,与pro BNP心功能状态分级比较,UCG EF心功能状态分级与其接近,其次为NYHA,6 MWT差异最大。结论 pro BNP是评定老年心衰患者心功能并判断预后较为可靠的指标,尤其当合并肺部疾病采用其他方法评定有困难时更有价值,其次为UCG EF。  相似文献   
223.
目的研究不同的血液净化方法治疗急性肾衰竭(ARF)时D-二聚体(D-D)、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37例ARF患者随机分为3组:血液透析(HD)组、血液透析滤过(HDF)组、血液滤过(HF)组,测定治疗前、治疗1、4h后血浆中D-D含量及t-PA、PAI活性,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照组为14例健康人。结果①ARF患者D-D含量及PAI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t-PA活性明显降低(P<0.05);②HD治疗过程中D-D含量和PAI活性持续升高,t-PA活性持续下降,各个时间段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HDF和HF治疗过程中D-D含量和PAI活性先升高后下降,t-PA活性先下降后升高,各个时间段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③治疗4h后,HDF和HF对D-D含量及t-PA、PAI活性的影响与HD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ARF患者体内存在凝血-纤溶系统的紊乱,HD可以加重这种改变。采用HDF或HF治疗可以降低或避免对患者凝血机能的影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24.
急性白血病hTERT mRNA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端粒酶逆转录酶 (hTERT)和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的关系及其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TRAP和RT PCR法分别检测 4 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白血病组 )及 2 0例非白血病且骨髓正常者 (对照组 )的端粒酶活性与hTERTmRNA表达 ;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P16蛋白表达。结果 白血病组端粒酶活性和hTERTmRNA的阳性率分别为 75 %和 80 % ,而对照组均为阴性。白血病组hTERTmRNA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 (r =0 .6 5 ,P <0 .0 1)。白血病组及对照组P16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5 %和 95 % ,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白血病组P16蛋白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 (r =- 0 .81,P <0 .0 1)。结论 hTERTmR NA表达和 p16基因失活可能在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起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细胞端粒酶活性激活可能与hTERTmRNA表达及 p16基因失活有关。  相似文献   
22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应用。方法:将40例AL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MTX血药浓度的变化、四氢叶酸钙(CF)解救的总需求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44 h MTX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所需CF解救的总量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且两组口腔溃疡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综合护理可促进ALL患者体内MTX的排泄、减少CF的解救量、降低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化疗耐受性。  相似文献   
226.
目的旨在探索急性心肌梗死后首次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在院治疗情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和短期死亡率的影响因素。方法 2009年2月至2012年12月入住我院的591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按在院期间是否并发心力衰竭分为2组,比较分析其入院基本信息、在院治疗方案、冠脉造影结果及在院死亡率。结果 59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被诊断为首发心力衰竭者222例,未并发心力衰竭者369例。心力衰竭组的患者较少应用冠脉造影(56.3∶73.4)%及再灌注(43.2∶62.9)%作为诊疗手段,而且相比于非心力衰竭患者较少服用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F/AHA)的推荐药物。心力衰竭患者较非心力衰竭患者有着较高的在院死亡率(15.3∶2.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力衰竭(OR=2.97)和心源性休克(OR=7.53)是在院死亡率最强的影响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新发的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不良。准确快捷的诊断以及及时和全面的治疗可以明显降低短期死亡率。  相似文献   
227.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TAAD)患者术后非计划再次气管插管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心血管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69例ATAAD患者临床资料,手术方式根据主动脉根部病变特点和夹层累及范围进行选择。根据是否再次行气管插管将纳入患者分为顺利脱机组、再插管组和未脱机组,并纳入各组患者围手术期的各项指标,分析非计划再次插管的危险因素并评估其预测价值。结果 再插管组及未脱机组手术时间、停循环时间均显著长于顺利脱机组(P分别为0.005,0.036)。与顺利脱机组相比,再插管组首次插管时间较长[27.8(13.2, 71.1)h vs. 88.4(34.3, 114.9)h,P=0.013],无创呼吸机使用率较高(P<0.001)。在校正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DM)、慢性肾脏病(CKD)5期、吸烟史等混杂因素后,手术时间(OR=6.913;95%CI:1.099,43.484;P=0.039)及需无创呼吸机辅助(OR=92.790;95%CI:4.932,1 745.797;P=0.002)是非计划性再次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228.
目的 探讨松果菊苷(echinacoside, ECH)对心力衰竭心肌细胞线粒体生物合成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3组,HF组为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 ISO)腹腔注射诱导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组,ECH组为造模同时腹腔注射ECH干预,对照组(Ctrl组)仅腹腔注射生理盐水。2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并分析线粒体密度及空泡化率,Western blotting定量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Realtime 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ECH组左心室射血分数(1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及短轴缩短率(1eft ventricular fraction shortening, LVFS)较HF组升高,左心室收缩末容积(1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LVEDs)及左心室舒张末容积(1eft ventrie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 LVEDd)降低(P<0.01),心功...  相似文献   
229.
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已经成为一场全球公共危机。该疾病主要影响呼吸系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弥漫性肺泡出血是主要临床表现,已被广泛关注。但实际上新冠肺炎病毒感染可累及包括肾脏在内的多个器官。急性肾损伤普遍存在,但却往往被低估甚至忽略。急性肾损伤在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中更为常见,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新冠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最新研究成果包括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学表现、预防及治疗方案等,将有助于加强临床医师对急性肾损伤的认识和理解,制定有针对性的管理策略,改善患者的整体预后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