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30篇
综合类   127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MMP-9和TIMP-1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氧化苦参碱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影响,探讨其在肾间质纤维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治疗价值。方法选取健康对照者1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40例,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分为轻度肾损害组(GFR<90 mL/min.1.73 m2,CKDⅠ)和中、重度肾损害组(GFR<60 mL/min.1.73 m2,CKDⅡ),再分层随机抽样,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氧化苦参碱组。利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检测各组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含量,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MMP-9和TIMP-1水平的差异。结果经氧化苦参碱干预后,TIMP-1水平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而MMP-9水平则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氧化苦参碱可下调TIMP-1水平,恢复MMP-9水平,保持MMP-9/TIMP-1平衡,减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防止肾间质纤维化。  相似文献   
72.
《汽车生活》2010,(Z1):131-131
蓝色地带的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拥有良好而健康的生活习惯,而这些其实在生活中并不难实践。我们特别归纳出8个健康方式,让你创建自己的蓝色地带,找到更健康的自己,让长寿成为你的必然。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临床被诊断为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耳的中耳乳突状态.方法 对63例(71耳)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高分辨率CT(HRCT)和手术中中耳腔病变情况详细观察记录.结果 71耳根据中耳腔病变的情况大致可以归纳为两组.A组29耳(40.8%),中耳乳突腔很少阴影存在.B组42耳(59.2%),中耳乳突腔有不同程度阴影存在,手术证实系渗出液及肉芽组织等顽固性病变在中耳乳突腔不同部位积存.结论 "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耳腔病变并不一致,部分患者中耳腔有顽固性病变存在,应该根据中耳腔不同病变情况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4.
通过对22例正常人和9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H反射潜伏期、近端传导速度、远端Ia类纤维传导速度及运动传导速度的测定,发现COPD组有明显异常。同时进行了动脉血气分析及肺功能测定,发现低氧血症越明显,肺功能越差,神经传导越慢,但二者之间并无明确相关性。并对COPD病人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的意义,COPD性神经病变发生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对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效果。方法43例CHC患者均接受派罗欣(180μg/周)联合利巴韦林(900 mg/d)治疗,疗程6个月。于治疗前、后分别检测其HCV基因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HCV RNA量。结果43例CHC患者中只检出了两种基因型,以HCV-Ⅰ型为主(38例,占88.3%),HCV-Ⅱ型少见(5例,占11.7%)。43例CHC患者中,除1例治疗12周无效停药外,其他患者HCV RNA均转阴。5例HCV-Ⅱ型患者中4例(80.0%)为完全应答,1例(20.0%)无应答;38例HCV-Ⅰ患者中,30例(81.6%)患者为完全应答,6例(15.8%)部分应答,2例(5.3%)无应答。低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高(90%)、高水平组完全应答率较低(54.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HC治疗,早期、及时地应用干扰素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6.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血清铁及铁蛋白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铁(SI)及铁蛋白(SF)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SF、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SI。结果慢性HBV感染者多出现SI和SF升高,而且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在重型肝炎组最为明显。SF、SI水平与HBV复制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随病毒复制增高而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中,SF、SI随着Child-Pugh分级(A、B、C级)依次增高,SF与肝纤维化指标LN有相关性。SF升高的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复发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结论SF、SI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毒性肝炎的病变严重程度及其预后,可以作为预测肝炎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7.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慢性肾衰(CRF)血液透析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抗原的表达,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长期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15s表达水平为1.81±0.79,与正常对照(1.05±0.13)相比有所升高(P<0.05)。结论长期行血液透析的慢性肾衰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15s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78.
低钠血症对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通过检测150例慢性肝炎患者的血清钠浓度,将患者分为低钠血症组和血钠正常组。从病死率、肝性脑病发生率、肝肾综合征发生率比较两组的转归。结果①合并低钠血症组79例,治愈好转44例,治愈好转率55.7%。死亡35例,病死率44.3%。血钠正常组71例,治愈好转55例,治愈好转率77.5%。死亡16例,病死率22.5%。P<0.01;②合并低钠血症组肝性脑病发生率为30.4%,高于血钠正常组(8.5%)P<0.01;③合并低钠血症组肝肾综合征发生率为36.7%,高于血钠正常组的(15.5%),P<0.01。结论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合并低钠血症患者的病死率、肝性脑病及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均高于血钠正常组的慢性中、重度、重型肝炎患者。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建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树突状细胞 (DCs)体外无血清培养体系。方法 小牛血清 (FCS)、无血清 (SFM)及自体血清分别培养CML病人CD34 + 细胞或单个核细胞 (MNCs) ,以SCF、GM CSF、TNF α、IL 4 (A)与GM CSF、TNF α、IL 4 (B)两组不同的细胞因子作对照。结果 CML DCsHLA DR高表达 ,CD80、CD83和CD86表达比例不高 ,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能力不强。SFM同FCS体系相比无显著差异。 5例CML DCsPh染色体比例与培养前MNCsPh染色体比例基本吻合 ;同时以CML DCs同自身T细胞、自体Ph+ MNCs共孵育 ,测其杀伤率为 (38.5± 6 .5 ) %。结论 CML DCs携带Ph染色体 ,能刺激自体T细胞杀伤自身白血病细胞 ,但需进一步改善其功能。  相似文献   
80.
用MG_7-Ag和AgNOR法对30例胃癌、64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0例正常胃粘膜研究。发现胃癌MG_7-Ag强阳性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或伴IM者高于轻度或局限胃窦CAG(P<0.05)。以细胞核内AgNOR计数明显增多(>9.26)或大小不等,呈团块状分布为阳性指标,则胃癌检出率高于CAG(P<0.005),中、重度CAG高于轻度(P<0.05)。MG_7-Ag和AgNOR联用,胃癌检出率可达90%,高于单用任何一项者(P<0.025),而假阳性检出与单项应用比P>0.1。可为临床区分良恶性胃病提供有力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