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11.
俄罗斯远东地区自然气候条件恶劣,大部分领土处于永久冻土区,对于这部分地区公路路基的设计,首要原则是保护多年冻土,并依据现有的标准进行路基隔温层的设置,最终达到降低路堤填方高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2.
水口坝下水位治理工程是无闸低坝枢纽,不能控制洪水、调节泄流位置,无论上游来流量高低,对下游引航道通航条件的影响均较大,本文针对其水流运动特点和泥沙淤积问题,利用水力学原理与泥沙运动理论,创建了隔离水流、切断泥沙流路的技术方法,通过增设隔流墙、拦沙底坎和优化靠船墩布置等工程措施,较好地改变引航道内的水流条件,有效地阻止了泥沙淤积。模型试验结果显示引航道内的水深、流速等通航指标均能满足规范要求,文章提出的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13.
对17例抗心动过速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经使用心内导管电消融房室交界区,采取R波同步放电200~400J电能2~1次后,其中4例在电消融术后未安置长期心脏起搏器,另13例电消融术后形成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安置了长期性心胜起搏器。临床实践证实了使用心腔导管电消融术对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4.
115.
梯子岭隧道防冻隔温层效果现场测试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勋 《公路》2006,(8):221-224
对多种防冻隔温材料性能进行了测试及评定,选取硬质聚氨酯(现场发泡)作为防冻隔温材料对梯子岭隧道冻害进行了治理;在施作隔温层后,对隧道温度场进行了现场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防冻隔温层的效果显著,为今后隧道防冻害采用防冻隔温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房室结细胞体外分散培养及形态学特征。方法取新生3 d乳兔房室结组织采用差速贴壁分离技术加机械破坏非心肌细胞法进行原代细胞培养,观察记录各类培养细胞的生长状况,并进行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在培养的房室结细胞中,至少有4种自发性收缩细胞及少量的不规则细胞和多边形细胞。其中梭形细胞最多,圆形细胞和三角形细胞次之,多角形细胞最少;多角形细胞和圆形细胞收缩频率最高,其次为梭形细胞,三角形细胞收缩频率最低。细胞化学染色显示:三角形细胞肌原纤维最丰富,其次为梭形细胞,多角形细胞和圆形细胞肌原纤维最少。结论兔房室结由多种形态不同的细胞构成,多角形细胞和圆形细胞可能是起搏细胞,梭形细胞可能是过渡细胞,三角形细胞可能是普通心肌细胞。  相似文献   
117.
目的 研究房室隔内不同部位细胞复极特性及相应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利用标准玻璃微电极技术 ,对30只家兔房室隔内普通房肌、房室结 (atrioventricularnode ,AVN)、射频消融慢径的有效靶点部位 ,即 :希氏束与冠状窦口连线的中 1/3(M区 )及下 1/3(P区 )进行细胞动作电位的引导 ,之后行组织连续切片 ,光镜下观察M区和P区的形态学特点。结果 房室交界区中不同部位细胞动作电位复极特性 :AVN细胞的动作电位复极 90 %时程 [APD90 ,( 182± 17)ms]分别长于M区、P区及普通房肌细胞的APD90 [( 16 0± 9)ms,( 15 7± 8)ms ,( 15 1± 10 )ms ,P <0 .0 5 ]。普通房肌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90± 6 )ms和 ( 70± 7)ms]分别短于AVN、M及P区过渡细胞的APD50 和APD3 0 [( 12 8± 13)ms和 ( 10 9± 12 )ms ,( 114± 9)ms和 ( 93± 8)ms ,( 10 6± 6 )ms和 ( 87± 6 )ms ,P <0 .0 1]。此外 ,在APD50 和APD3 0 上 ,AVN与P区的细胞间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M区可见一大束疏松平行排列的过渡细胞束 ,为房室结后延伸。P区可见一些过渡细胞束分别来自冠状窦口前方、下方和左房后壁。结论 房室交界区不同区域细胞间存在复极异质性。M区和P区的过渡细胞束可能与慢传导有关  相似文献   
118.
作者观察了10例室间隔缺损并中、重度肺动脉高压肺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①肺泡隔纤维化、胶原纤维增生;②肺泡Ⅱ型细胞显著增生,胞质内见大量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板层小体增多其内容丢失;③肺泡-毛细血管腔厚度增加;④肺血管基膜增厚或扩张。可能是因为长期高流量、高压力冲击下,肺血管发生结构性改变。  相似文献   
119.
《水道港口》2016,(3):275-278
合理确定隔流堤布置参数可以有效改善枢纽敞泄时的通航水流条件。以雅口航运枢纽为例,采用模型试验研究了船闸上游口门区水流条件与隔流堤堤身长度的关系,和堤头线型对其附近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隔流堤长度的增加口门区最大横向流速先减小后增大,存在最优隔流堤长度以改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堤头采用等弦长但弧长不同的曲线线型时,堤头附近连接段通航水流条件随曲线弧长的减小逐渐转差,但相应的口门区通航水流条件逐渐转好。  相似文献   
120.
针对隔振器和传统的限位器配套使用时会产生二次冲击的问题,基于力的合成法则,设计了一种新型恒力限位装置,建立了相应的恒力限位隔冲系统模型,分析了限位器安装间隙和恒力值对系统抗冲击性能的影响,并与线性限位隔冲系统、无限位线性隔冲系统的冲击响应进行了对比.参数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某一确定的安装间隙,存在一个最优恒力值使得恒力限位隔冲系统的缓冲系数最小.冲击响应的对比分析表明新型恒力限位隔冲系统比传统的线性限位隔冲系统和无限位线性隔冲系统具有更好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