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4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16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61.
李伟  张宝航 《水运工程》2013,(8):160-164
根据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特点,应用水槽数学模型,对不同引航道宽度、水流流速、水深等对下引航道口门区回流长度等特性的影响进行研究,得出船闸下引航道口门区回流长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概化模型研究透空隔流堤对下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影响,结论可供船闸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62.
东南菱帅车F5M41型变速器为5档(地板换档)变速器,适配于DA4G13和DA4G18发动机。其齿轮传动的传动比、变速器的装配间隙及其调整用挡圈和隔圈的规格,以及螺栓拧紧力矩分别如表1、表2和表3所列。  相似文献   
63.
浮式钻井装置隔水管张紧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浮式钻井装置的隔水管张紧问题,提出了几种解决方案,并对方案的补偿原理做了分析研究,同时也对DAT隔水管张紧系统设计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64.
半自动端面外圆磨床MB1632主轴轴径部位由于长期使用,导致其磨损漏油,此问题已严重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秩序。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种半自动端面外圆磨床MB1632主轴轴径部位磨损漏油的改进方法,通过对该磨床主轴轴径磨损漏油问题进行根本原因分析,采用在其主轴轴径磨损处加装隔套的方案,并同步对安装油封端盖进行了优化改进,实现油封与隔套之间的接触,可快速拆卸端盖、油封和隔套,既提升了主轴轴径磨损漏油问题的维修效率,降低了维修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机床的开机率。  相似文献   
65.
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结构作为冲击吸能器以提高舰船设备的抗冲击能力,对冲击吸能器隔冲效果的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隔冲效率、加速度响应不平稳度和压溃率3个评价指标,然后利用LS-DYNA分析软件模拟冲击环境,对泡沫铝、铝管和泡沫铝填充铝管3种材料作为吸能器时的隔冲效果进行了评估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评价指标很好地实现了对舰船设备冲击吸能器隔冲效果的有效评估,为冲击吸能器的合理选材和结构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6.
67.
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空间隔缺损大小(X_2)、动脉血氧分压(X_3)、V_?/V_?(X_7)与肺动脉收缩压(Y_1)、肺动脉舒张压(Y_2)、肺动脉平均压(Y_3)之间关系密切,而被列入回归方程。其方程分别为Y_1=13.24+0.22X_2—0.70X_3+0.14X_7;Y_2=0.65+0.24X_2+0.12X_7;Y_3=3.54+0.17X_2+0.16X_7。而病和、∑_9导联QRS振幅、右_实/右_标和左_实/左_标是次要因素,未列入回归方程。上述方程的产生,有可能避免轻、中度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导管有创性检查,并减少相应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8.
本文着重论述了解放CA141型汽车,由于曲轴正时齿轮隔圈的圆柱面上缺少一个键槽,而引起的曲轴正时齿轮拆卸困难的弊病,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9.
介绍了应用在FZL200型ATC系统的对称感应环线子系统的环线断线检测方法及装置,重点描述环线断线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各模块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70.
根据对35例国人正常心脏标本、2例房室隔水平连续切片和2例房室交点区矢状连续切片的观察,发现从右房经界嵴至房室隔内的居室结有三条传导兴奋的通路:①从冠状窦下壁至房室结后缘;②从冠状窦口周围沿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浅层;③经冠状窦口下方,沿三尖瓣隔侧瓣上方右房心内膜下至房室结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