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202篇
综合类   96篇
水路运输   38篇
铁路运输   87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监控量测是隧道采用新奥法设计与施工所必须开展的技术工作。结合同源高速公路隧道群在施工期间所开展的现场监控量测,详细介绍了监控量测断面布置、数据采集、量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42.
在隧道的施工中.初期支护对后期施工安全及质量保证起着决定作用.本文结合福州长乐机场高速公路二期工程中隧道工程,针对施加双层初期支护结构,提高拱顶范围岩体的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得出通过双层初期支护后二次支护的厚度可以更小.岩体的稳定性更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43.
本文以新建莆永高速公路古濑隧道工程施工为背景.对CD工法和三台阶工法下的初期支护结构内力及变形进行了有限元数值计算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在特定隧道围岩条件下,初期支护结构所受内力在小于初期支护设计屈服强度条件下,施工方法将CD工法改为三台阶工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4.
针对隧道施工期间砂质板岩、炭质千枚岩及绿泥石片岩等软弱围岩在地下水作用下发生软化、剥落、坍塌,继而引发支护变形侵限、喷射混凝土软化剥落、钢架扭曲失稳等灾害,以木寨岭公路隧道2号为依托工程,通过现场试验、监控量测等手段,分析地下水对深埋软弱围岩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失稳及破坏的影响,并提出了在地下水富集区,采用高强预应力锚索支护体系代替传统约束锚杆、环向注浆锚杆以及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围岩的支护方法,降低了混凝土注浆压力及施工难度,避免因锚杆注浆不到位形成渗流通道而影响开挖围岩及初期支护强度,并通过采用高强预应力锚索加固措施,从而提高围岩自承能力及初期支护稳定性。  相似文献   
45.
抗战文化资源是重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特色,本文分析了重庆市抗战文化资源的分布及现状,参照国内外历史文化名城的经验,结合重庆的特点,提出了保护、开发、利用重庆抗战文化资源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6.
软弱围岩变形会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困难,尤其在横洞进入正洞施工交叉口段,应力分布不均情况下更易造成重大变形甚至坍塌,目前,对于该类隧道的施工技术还无现成的技术标准可遵循。通过林家屋基隧道横洞交叉口段软弱围岩的变形分析及处理,提出适合可行的施工技术,另一方面也可为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7.
本详细介绍了乌石山隧道的结构设计,并采用弹塑性有限元程序邓初期支护进行了验算,采用直接刚度法电算程序对二次模筑衬砌强度进行了校核。可供设计人员对其它公路隧道设计时参考。  相似文献   
48.
剧仲林 《隧道建设》2019,39(Z2):92-102
目前存在对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变形的错误认识,造成施工成本的浪费、安全风险的增大、进度被严重制约等不利影响,所以非常有必要对隧道初期支护变形进行研究分析并控制。首先以“矿山法”工程实践证明软岩隧道预留变形量是不必设置的,再通过各种权威文献说明以容许变形来实现围岩自承的观念是对“新奥法”的曲解,是错误的,需要找出支护变形的真正原因并控制。通过总结分析隧道支护常见的6 种位移及其组合,得出为控制初期支护变形需要解决支护底脚地基承载力和支护结构强度2 方面问题。于是建立以“分布锚杆+钢架+喷射混凝土且系统分布锚杆模拟为具有法向和切向作用力的链杆支座的结构力学模型”,可计算出支护结构底脚应力及截面最大应力等值,由此可得出对地基承载力和支护结构强度要求的明确标准,或对改善支护底脚抗力提供数值依据。计算结果表明: 系统分布锚杆能极大地降低支护结构的弯矩、轴力内力和底脚应力,从而增强支护结构的承载力和降低基底应力,使变形和沉降得以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49.
结合郑西客运专线大断面黄土隧道——秦东隧道施工这一工程实例,就湿喷微纤维混凝土技术在大断面黄土隧道中的应用进行阐述,主要介绍大断面黄土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选择、机具配套、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以及如何减少回弹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0.
乌鞘岭隧道F7断层全长817m,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未趋稳定情况下施作,势必导致初期支护对二次衬砌的压力较大,了解其压力的大小对设计、施工有重要意义.通过二次衬砌的收敛量测,考虑二次衬砌混凝土弹性模量、收缩变形随时间变化等因素,探讨并估算初期支护对二次衬砌接触压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