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4篇
  免费   108篇
公路运输   738篇
综合类   429篇
水路运输   133篇
铁路运输   271篇
综合运输   71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通过对三灵高速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总结,论述了桥梁抗震设计是桥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阐述了桥梁震害及其成因,提出了抗震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2.
中外公路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挡土墙在地震期间遭到破坏是非常常见的,该文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公路挡土墙抗震设计规范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基于位移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目前已在多个国家的抗震规范中体现.并通过实例对基于力和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于位移的挡土墙抗震设计方法比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更能体现地震期间挡土墙的抗震性能,应当更好地用于挡土墙的抗震设计中.  相似文献   
103.
104.
用有限元法对无梁板桥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为设计该类桥提供动力效应参考。  相似文献   
105.
浅谈中日桥梁抗震规范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日桥梁抗震设计的规范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6.
赵怡 《西铁科技》2004,(3):31-33
砌体结构是我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在我国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进展也始终为结构工程师所关注。本文作者结合新抗震设计规范,介绍了约束砌体中构造柱间距的设置原则及抗震承载力的计算及各种砌体结构抗震措施的基本要求等。  相似文献   
107.
采用有限元仿真方法对福州新南港大桥主桥的地震响应进行分析,对3种隔震设计方案下桥梁的承载力、恢复刚度、耗能特性及耐久性等进行对比,通过分析位移、弯矩、剪力等参数变化评价不同方案的隔震效果,确定采用摩擦摆支座进行抗震设计,并通过参数对比分析得出了摩擦摆支座最优摩擦系数和曲率半径。  相似文献   
108.
基于上海泖港大桥,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其采用的球钢支座并联叠层橡胶支座的复合隔震体系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边墩处与主墩处叠层橡胶支座刚度比为1∶3,同时,支座刚度分别为16 000 k N/m与48 000 k N/m时,结构响应最为合理,全桥抗震性能满足要求。该桥采用的复合隔震体系利用了球钢支座的摩擦耗能性能和叠层橡胶支座的水平剪切性能,具有受力明确、构造简单、经济可行、减震效果好的特点,具有较大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9.
桥梁的抗震能力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桥梁的抗震设计,包括整体和构造上的抗震设计,这就依赖于工程师对桥梁抗震规范的理解和规范的完善性。论文从桥梁抗震设计基本原理和设计准则、支座抗震设计等方面对各国桥梁抗震规范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10.
为促进现代交通科学和技术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山谷景观桥梁设计需以达成环境友好创新为目的.某人行景观桥主桥采用索承桁架结构,桥体两端与山体内隧道连接.为减小山谷风雨激振的影响,通过双斜钢索斜拉桥身桁架并预安装钢索减振器,创新的平衡方式合理处理了各支撑处的受力传递及转移,简化了支撑结构.在说明设计概念的形成过程,介绍了桥梁的基本信息后,对桥梁进行了合理的静力分析并进行预拱度优化,同时从反应谱分析和时程分析两方面验算了拟建桥梁的抗震可行性,希望为今后类似桥梁设计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