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19篇
  免费   341篇
公路运输   3280篇
综合类   1478篇
水路运输   1246篇
铁路运输   1114篇
综合运输   242篇
  2024年   87篇
  2023年   202篇
  2022年   217篇
  2021年   275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197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205篇
  2014年   352篇
  2013年   367篇
  2012年   436篇
  2011年   431篇
  2010年   461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378篇
  2006年   361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67篇
  2002年   186篇
  2001年   189篇
  2000年   166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79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53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5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抗滑桩是大型交通基础设施中稳定边坡和治理滑坡的主要手段之一,嵌固段桩前被动土拱效应是影响抗滑桩水平承载力的重要因素,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是抗滑桩水平抗力调整的关键。通过几何缩尺比例为1∶15的抗滑桩物理模型试验,对桩前被动土拱的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探究。根据抗滑桩桩前被动土拱和模型试验系统的对称性,自主设计土压力传感器的布设方案,以保证在试验过程中对桩前土体各测点的xy方向土压力分布规律进行实时采集;采用千斤顶对模型桩施加水平荷载,对加载过程中抗滑桩嵌固段桩身弯矩、桩前土压力及桩前土体应力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绘制桩前土体应力云图并对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进行了拟合,同时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进行对照分析,以揭示桩前被动土拱的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桩身弯矩和桩前接触土压力均在嵌固点下4倍桩宽处附近出现极大值,后随埋深逐渐减小;②桩前被动土拱是由相邻桩对桩前土体的相互作用使主应力发生偏转而逐步形成的,其演化过程可分为初步形成阶段、承载阶段和破坏阶段;③桩前被动土拱拱轴线呈抛物线形式,随埋深逐渐增大形成被动土拱所需桩顶位移随之增大;④同一埋深处桩前被动土拱矢跨比随桩顶位移增加而逐渐变大,在承载阶段土拱矢跨比随埋深逐步减小。  相似文献   
972.
973.
针对胶结砂特殊地质条件需要采用部分中长桩的高桩码头结构,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Plaxis 3D岩土软件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桩、静载试验、高应变检测等资料,率定相关岩土计算参数,对高桩码头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前排直桩采用中长桩方案时,码头结构和桩周土体的位移均在允许范围内,可满足码头的正常使用。在特殊地质条件下该工程中长桩方案的成功应用,可作为类似项目的一个参考案例。  相似文献   
974.
周伟翔  邵长宇  汤虎 《公路》2022,(6):92-99
齐鲁黄河大桥主跨为420 m网状吊杆拱桥。拱肋采用钢箱提篮拱,矢跨比为1/6,横向布置在轨道交通和车行道之间,以保证景观效果。系梁采用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以保证桥面系耐久性,同时减轻结构自重。为简化锚固构造,网状吊杆采用恒定倾角布置形式,顺桥向倾角约60°;吊杆采用疲劳应力幅为400 MPa的环氧涂层钢绞线,以满足网状吊杆高应力幅需求。墩柱采用尖端形薄壁双柱墩,以减小水流及冰凌对结构影响,基础采用整体式承台、钻孔灌注桩。根据建设条件,系梁施工采用步履式顶推,拱肋施工采用梁上支架拼装配合整体提升工艺。通过对正交异性组合桥面板、网状吊杆布置及高应力幅吊杆体系等创新设计,实现了工程的安全、合理、耐久及经济性。  相似文献   
975.
976.
977.
王云杰 《铁道建筑》2020,(5):102-106
采用现场钻探、调查等方法对高速铁路黄土隧道运营前洞口段轨道板上拱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轨道板上拱机理,并给出相应处理方案.分析结果表明:中心水沟渗漏导致地基土含水率增大是轨道板上拱的主要原因;隧底湿陷性新黄土受水浸泡软化,仰拱填充层开裂,明洞段受其两侧暗洞段与路基桩板纵向挤压作用产生隆起;受水浸泡后,寒季冻涨作用使轨道板上拱.整治前隧道进口洞门段轨道板上拱最大值为12.9 mm,采用旋喷桩对隧道仰拱底予以加固并采取隧道疏排水措施后上拱现象消失,说明该措施可有效控制轨道板上拱变形.  相似文献   
978.
为解决矿山法铁路隧道施工拱部常出现的衬砌背后脱空、二次衬砌厚度及强度不足等质量缺陷问题,提出矿山法隧道拱部采用装配式预制管片结构的新思路,并基于时速350 km双线铁路隧道,采用数值计算分析研究拱部装配式衬砌结构的系列设计参数。主要研究结论有: 1)提出拱部装配式衬砌环向不分块的整体预制形式,综合考虑理论计算结果、行车安全分析、机械设备运输及拼装能力、拱部衬砌承载能力等,确定拱部管片环向弦长8.6 m、纵向幅宽2 m、衬砌厚度50 cm的结构尺寸及配筋设计参数; 2)提出拱部预制管片之间环缝采用螺栓连接、拱部预制管片与现浇边墙采用“L”型榫接头的接头形式及其设计参数; 3)为保证拱部管片的顺利安装,“L”型榫接头应考虑一定的施工误差,同时拱部预制管片与初期支护间应预留安装空间,后期通过管片背后纵向注浆填充密实。隧道拱部装配式衬砌技术成功应用于重庆胡家沟隧道,总体实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79.
980.
选取某高原铁路多年冻土典型区段,依托冻土观测桩开展冻土路基沉降监测研究。研究结果表明:2010年~2019年间,受气候及工程影响,该段路基下的原多年水热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冻土退化现象非常普遍,路基10年累计沉降量大于0.1 m的测点数占总测点数的17 %;由于左右测桩不同位置的环境细微条件不同,导致沉降量存在差异,但总体趋势基本一致;冻土路基累计沉降量与时间线性关系显著,对未来路基沉降进行预测,提前预防各类病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