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1篇
  免费   77篇
公路运输   123篇
综合类   341篇
水路运输   12篇
铁路运输   373篇
综合运输   9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何静 《中国铁路》2006,(8):66-69
作为上海交通主要客流集散中心之一的铁路上海站交通枢纽,汇集了铁路、长途汽车、轨道交通、常规地面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伴随着客流的持续快速增长,铁路南北广场的换乘通道已经成为整个枢纽的“瓶颈”,制约了上海站的轨道交通枢纽效应的全面发挥。为使铁路车站地区交通枢纽功能更加完善,使乘客不出地面即可完成换乘,对枢纽换乘通道进行分析,提出改建措施。  相似文献   
92.
根据几种平行换乘车站布置形式各自的特点,结合施工进度,提出隧道通风系统具体布置形式,在各种平行换乘车站具有相同客流的前提下,经过对车站公共区负荷进行分析,结合运营工期,简略提出车站通风空调系统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3.
深圳地铁会层中心站环控设计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展中心站为深圳地铁一期工程换乘车站,就其环控设计采用屏蔽门系统一次安装到位、冷负荷计算、不同形式区间隧道活塞/机械通风设计、十字型岛式/侧式站台环控工艺设计等特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4.
95.
为降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综合客运枢纽内传播扩散的风险,枢纽内均要求行人保持一定的社交距离。针对现有研究缺乏评价社交距离对枢纽换乘衔接效果影响的问题,通过引入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标(该指标值越高,代表疫情传播风险越低)构建更新的评价体系。采用CRITIC-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优劣解距离法(TOPSIS)评价模型对不同社交距离下的换乘衔接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以重庆西站为例,通过Anylogic软件模拟换乘衔接情况,输出各项评价指标值。结果显示:平均客流密度过高点位数、进站口排队时间、进站时间和进站率对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效果评价的影响较为显著;使综合客运枢纽换乘衔接效果最优的社交距离为1 m,且相对于社交距离为2,1.5,0 m,换乘衔接效果综合评价水平分别提高60.53%,34.50%和25.71%,其中进出站时间指标和进出站效率指标评价值平均提高20.86%和47.79%,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标评价值平均提高53.74%;当不进行社交距离限制时,换乘衔接效果综合评价水平平均降低7.77%,进出站时间指标和进出站效率指标评价值分别平均提高47.08%和60.00%,而疫情传播扩散风险指标评价值平均低70.09%。   相似文献   
96.
张戎  汤慧  程银浩 《综合运输》2022,(2):122-125+137
上海市域铁路网包括新建市域铁路和利用既有铁路改建的市域铁路,根据上海市域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都市圈城际铁路的融合发展情况,从线网规划、客流特征、票务系统等方面梳理多层次轨道交通方式间换乘的影响因素,并以上海市域铁路为主体,分析其与其他轨道交通方式间换乘的特点及方式。最后以机场联络线为例,总结机场联络线各站换乘情况,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流特点提出相应的客流组织方案。  相似文献   
97.
运用粗糙集理论对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评价指标进行约简得到各个指标的重要性和权重,利用物元分析法建立指标性参数的评定模型,结合关联函数进行可拓分析,对轨道交通枢纽换乘进行可拓评价。以北京轨道交通的4个换乘枢纽站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基于粗糙集的轨道交通枢纽换乘的可拓评价方法,能够对轨道交通换乘系统质量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98.
针对地铁、国铁同台驳接入铁路枢纽的地铁车站,地铁地面站台位于交通枢纽内部的特殊形式,站台层的排烟方案需根据建筑形式进行特殊考虑。对站台层的排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通过火灾烟气模拟,对烟气自然扩散、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3种排烟方案进行对比分析。烟气自然蔓延条件下,能见度无法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由于建筑形式的特殊,无法满足自然排烟条件。为保证安全,设置了机械排烟系统。对与国铁站房结合的综合枢纽中地铁车站排烟方式,应将自然排烟的可行性纳入其初期建筑方案中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   
99.
面向换乘枢纽的公共汽车协调调度模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滕靖  杨晓光 《城市交通》2006,4(5):19-25
首先分析了我国当前大城市公交网络客流组织存在的问题.然后从运营管理层面阐述了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vstems,ITS)环境下公交基础调度模式的信息流程改进情况;指出了ITS对公共汽车运输组织工作的技术支持优势.进而提出了面向换乘枢纽的公共汽车协调调度模式,并对该协调调度的基本功能和信息流程进行设计.此研究成果对提升我国大城市公交网络运输管理水平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0.
广义P&R系统优化选址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P&R系统的特性和功能提出了广义P&R系统优化选址模型,将P&R系统优化选址问题统一在一个模型中,并用实例运算证明了建立模型的有效性和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