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01篇
  免费   135篇
公路运输   1661篇
综合类   1215篇
水路运输   1001篇
铁路运输   881篇
综合运输   178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24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309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87篇
  2008年   474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54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12篇
  2003年   15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由于车钩运行中会产生磨损以及零件间存在的配合间隙,导致车钩三态作用以及防跳功能失效.通过对17型车钩的三态作用分析,从设计原理出发研究防跳机理,分析了防跳失效的原因.在Pro/Engi—neer环境下提出了基于碰撞的运动仿真方法,并结合结构分析和虚拟装配,实现了车钩三态作用的仿真以及防跳性分析.通过控制零件间的合理间隙量保证车钩性能及防跳可靠性,从而切实保障重载货车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82.
【目的】研究轮载作用下钢桥面板顶板-U肋焊缝裂纹的萌生特征及扩展规律。【方法】通过有限元方法建立钢桥面板节段模型,分析了不同轮载位置下构造的变形特征,明确了轮载位置与典型变形特征的对应关系,相应建立了3种局部简化模型。在局部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应力分布确定了裂纹萌生特征,并基于断裂力学进行裂纹扩展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模拟结果表明,在以顶板为主的变形条件下,顶板焊趾和顶板焊根的最大主应力明显大于U肋焊趾处,裂纹产生后Ⅰ型应力强度因子远高于Ⅱ型和Ⅲ型;在以U肋为主的变形条件下,顶板焊根和U肋焊趾处的最大主应力垂直于U肋厚度方向,裂纹产生后Ⅱ型和Ⅲ型应力强度因子占Ⅰ型应力强度因子K的20%~30%。【结论】实桥中轮载偏离焊缝正上方时,疲劳裂纹易从顶板焊根和顶板焊趾处萌生且沿顶板厚度方向扩展,以Ⅰ型裂纹为主;当轮载位于焊缝正上方时,疲劳裂纹易从顶板焊根和U裂焊趾处萌生并大致垂直U肋腹板扩展,属于Ⅰ-Ⅱ-Ⅲ复合型裂纹,且扩展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883.
针对山区高速公路长大纵坡车辙病害的情况,本文结合奉云高速中面层SBS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变更为RA沥青混凝土路面方案实体工程,从材料组成、微观结构及设置中面层抗车辙层等方面对RA抗车辙剂作用机理进行解释;通过马歇尔、车辙、冻融劈裂等试验对比分析,对RA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及工程应用的成功案例表明RA抗车辙剂在长大纵坡中的应用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84.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管形通道"是为适应公路桥涵向标准化、装配式、工厂化和机械化方向发展,提升结构技术、施工技术和建设管理水平,进而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和高效益建设目标而开发出的一种创新结构。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结构可采用单拱型组合结构型式或由其组合成的连拱型组合结构型式,形成标准化、模数化的结构体系。鉴于在相对复杂的结构型式和受力条件下,对结构与土体共同作用的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研究还不尽成熟,本文在结构的设计方法、计算方法、施工方法等方面提出问题并进行系统研究,形成截面3R设计法、"有限元m法"计算方法、构件预制及组装工法、地基与填土施工工法、施工质量检验标准、通用结构设计等系统成果。与传统混凝土结构及其施工方法相比,新型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将结构特点和使用功能融合为一体,可有效节约建设费用,并提高现场工作效率约5~7倍。对于公路上大量使用的通道类构造物,具有广阔的应用范围和巨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85.
对近10年来缩尺试验和足尺试验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表明:柔性基础下复合地基工作性状是柔性基础、垫层、复合地基及下卧层四者之间相互作用与应力应变耦合的结果;除桩土应力比外,桩土沉降差、土拱效应、中性点位置、土工格栅作用等也应得到重视;正交设计或均匀设计尚未广泛应用于试验;有必要将解析解、室内试验与原位测试、缩尺试验、数值模拟和足尺试验结合起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886.
近年来,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飞速发展,城市中可用于市政建设的空间将越来越紧张。如何在不影响周边环境和交通的前提下完成工程,对原有结构部分进行拆除和新建,尤其是在上海外滩"亚洲第一弯"拆除工程中,既要按时完成又要确保安全拆除万无一失,发挥安全监理的监督作用。该文对此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7.
用Ansys对脊骨梁的"肋梁支撑桥面板"结构进行了车桥耦合分析.着重考虑车辆行驶速度和肋梁间距2个主要因素,运用有限元瞬态动力时程分析的手段进行了动力学分析研究,得到了局部构件的冲击系数.  相似文献   
888.
方东明  李平安 《隧道建设》2010,30(3):309-312
针对重叠隧道小间距、长距离的特点,根据三维数值模拟分析结论提出“先下后上”的总体施工原则,重点阐述盾构掘进控制、夹层土注浆加固和洞内临时支撑台车隧道加固等关键措施,通过监测结果有效验证了其成功,可为今后的重叠隧道设计、施工管理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89.
道路运输的发展离不开土地的支持和保障,土地利用的形态决定了道路运输的分布。道路运输规划过程中越来越重视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反馈作用,注意协调道路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关系。在分析研究道路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道路运输中如何实现土地合理利用的建议,可为道路运输与土地利用关系的协调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890.
《交通标准化》2010,(2):53-53
近日,“抗震重大科技专项”第一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据了解,“抗震重大科技专项”已于日前全面展开。该项研究暂定名为“汶川地震灾后公路重建抗震减灾关键技术研究”,将进一步发挥科技对交通基础设施灾后恢复重建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