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3篇
  免费   60篇
公路运输   641篇
综合类   554篇
水路运输   686篇
铁路运输   1881篇
综合运输   6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57篇
  2022年   126篇
  2021年   105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5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207篇
  2009年   213篇
  2008年   254篇
  2007年   188篇
  2006年   210篇
  2005年   203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71篇
  2002年   137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组呼业务在铁路通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中国铁路采用语音组呼业务(VGCS)实现铁路调度通信.VGCS的参数预先配置在系统中,用户可以迅速地实现某些固定的组呼.随着中国铁路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铁路场景需要建立临时组呼业务,而VGCS并不能满足全部要求.为此,提出了基于智能网和空中下载(OTA)的动态组呼业务,并设计出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72.
介绍了ZPW-2000A轨道电路部分窜频现象的分析及处理方法,通过这些方法能够有效判断ZPW-2000A设备故障发生的处所及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3.
站内电码化电路的常用发码方式有2种:一种是"叠加"发码,即在轨道电路传输通道内,轨道电路信息和机车信号信息同时存在,发码设备与轨道电路设备并联,两者同时向轨道传输通道发送信息;另一种是"预叠加"发码,"预"就是在列车占用某一区段时,在本区段发码的同时,相邻的下一个区段也发码.这2种发码方式在电路设计上都能够满足列车运行的需要,但有时因设计只考虑到车站的通过进路发码,而忽略了平行进路的发码,使得发码电路的防护区范围过大,造成机车接收不到运行信息的情况,不但给行车安全造成了不利因素,而且严重制约了车站的作业效率.通过分析一起实际运用中电码化电路发生的故障,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保证机车连续接收运行信息,确保行车安全.  相似文献   
74.
近年来,随着铁路的大面积提速,机车信号和列控技术同期迅速发展.为满足以上设备信息量需求,部分客货混运车站或新建车站正线站内轨道电路,开始采用ZPW-2000A型移频轨道电路,取代了原25Hz相敏轨道电路,使设备稳定性增强、灵敏度提高、功能性拓宽、适应面更广.  相似文献   
75.
介绍了25Hz相敏轨道电路预叠加四线制电码化和四线制闭环叠加电码化后,针对送电端发码和受电端发码的不同,给出了轨道电路和电码化设备的测试调整方法和参数,并提出了现场开通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6.
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发送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轨道电路原理的一送两受式实时断轨检测技术,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设计了适应长大隧道的实时断轨检测发送系统.采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合成了频率稳定度优于10-4的高精度正弦检测信号,使用自动增益控制(AGC)技术实现了发送端轨面电压的恒压控制.结果表明:设计的系统能够满足实时断轨检测技术对发送系统高精度、高稳定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77.
78.
数字铁路、智能铁路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数字铁路、智能铁路及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内涵、区别及其相互关系,回顾以铁路运输智能自动化为起点的铁路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国内外发展历程,提出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完整技术体系框架,明确其发展方向、发展模式及智能自动化相关技术的作用.  相似文献   
79.
简述脉冲轨道电路日常维护需注意的地方;根据故障处理经验,编制出通过测试数据,查找出故障原因的程序。  相似文献   
80.
虽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对讲机系统仍采用模拟技术,但数字技术已开始推动移动通信的变革步伐,从模拟通信系统过渡到数字通信系统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保护已有在模拟设备上投资,并灵活选择向数字系统的过渡方式和过程,成为推动无线通信系统数字化进程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