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0篇
公路运输   47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81.
针对岩土工程弹塑性位移反分析参数多、难度大的问题,就如何有效、合理地确定岩体的力学参数,进行工程设计和反演分析至关重要。灵敏系数在理论上虽然可用于判断位移对参数的灵敏性,但在实际工程中,结构状态函数很难用显式表示。故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地下洞室开挖的实际工况,采用FLAC”软件分析拱形洞室开挖过程中产生的拱顶竖向位移和拱角水平位移,应用正交表和方差分析的方法,分别进行模拟试验方案的确定和计算结果分析,实现位移对岩体力学参数灵敏性的分析研究,从而确定了关键反演参数。  相似文献   
82.
王阅章 《公路》2021,66(12):395-403
为提高瓦斯隧道施工通风效率,改善隧道内的工作环境,以城开高速鸡鸣隧道为研究对象,考虑掌子面与二次衬砌间距(X)、风筒直径(Y)、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Z)3个因素,运用fluent进行正交试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以上3个因素对通风效果的影响,并确定最有利于瓦斯气体排出的通风设施布置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由极差分析及方差分析结果可知,3个因素各自水平间的变化对通风效果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掌子面与二次衬砌间距、出风口与掌子面距离、风简直径;最优通风方案中X、Y、Z等3个因素的水平值分别为50 m、1.0m和20 m;隧道沿程中流场结构分为涡流区、涡流影响区和稳定区,其中涡流区对瓦斯气体的排除起着最主要的阻碍作用,稳定区几乎不影响瓦斯气体的运动,涡流影响区对瓦斯气体的运动有较小影响,因此瓦斯气体浓度在隧道沿程的变化是先减小,再略微升高,最后趋于稳定;横断面处,回风侧瓦斯浓度高于进风侧,并且回风侧隧道边壁及底角处瓦斯气体集中现象较为明显,实际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对该两个区域内瓦斯浓度的监测.  相似文献   
83.
通过分析非现场执法的执行效果,为交管部门改善执法形式提供依据。对国内729位驾驶员接受非现场执法后的态度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基于调查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方差分析与对比分析,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影响执法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非现场执法整体效果欠佳,告知程序与处罚程序中均存在不足之处,驾驶员接受处罚后的态度受到告知时间与违法种类的显著影响,且非现场执法的总体效果劣于交警现场执法。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执法准确性与严厉性对执法效果具有正向效应,执法公正性对执法效果产生复杂的间接效应,而缴款便利性对执法效果具有负向效应。   相似文献   
84.
为了评价煤直接液化残渣(DCLR) 和复合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在高温和重载下的抗变形能力, 对级配为AC-20的2种沥青混合料进行多温度(50℃、60℃、70℃)、多荷载(0.7、0.8、0.9、1.0 MPa) 条件下的三轴重复荷载试验, 并对试验数据进行非线性拟合, 提出了能够在高温和重载条件下评价2种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指标, 并利用方差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和荷载对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显著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2种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变形随温度和荷载的增大而增大, 流动数、非线性拟合指数分别与温度和荷载呈负相关与正相关, 说明流动数和非线性拟合指数均能反映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 但2种沥青混合料的流动数的三维曲面在温度为65℃~70℃和荷载为1.0 MPa处有交叉, 说明流动数在高温和重载条件下不能有效区分DCLR和复合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 在0.05显著性水平下, 2种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对温度的敏感性均高于荷载, 因此, 温度为影响2种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主要因素, 荷载为次要因素; 温度和荷载的非线性拟合指数、流动数分别在0.013和0.113显著性水平下对2种沥青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有显著性影响, 因此, 在试验温度和荷载范围内非线性拟合指数比流动数更适合作为评价DCLR与复合DCLR改性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的指标。   相似文献   
85.
为了研究驾驶员因素导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分布特征,论文对2014年的重特大交通事故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首先通过对驾驶员驾龄、性别和年龄的事故比例的分析,研究了单因素作用下重特大交通事故中驾驶员驾龄、性别和年龄的倾向性特征;然后,采用spss24.0对驾驶员驾龄、性别、年龄与伤亡人数进行了方差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单因素作用下男性驾驶员导致的事故数比例为85%,是女性驾驶员的5.7倍;6~10年驾龄的驾驶员最易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占47.06%;年龄在31~40岁之间的驾驶员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的概率最大,达到41.18%。同时,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驾驶员因素中单因素作用对重特大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具有显著性影响。该研究结果为交通管理部门和驾驶培训部门相关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事件持续时间预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事件持续时间预测是实现先进的事件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通过多元回归分析法对高速公路事件持续时间预测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方差分析(ANOVA)确定对事件持续时间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回归分析确定用于高速公路事件持续时间预测的最佳变量组合并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经检验,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8573,预测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真实的事件持续时间情况。  相似文献   
87.
基于决策树的高速公路事件持续时间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决策树方法对高速公路事件持续时间预测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借鉴各国研究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所研究事件数据集中的事件持续时间数据的分布特征确定构造基于决策树的预测方法;然后用整理得到的660组事件数据,通过对各类事件的显著性分析,建立高速公路事件持续时间预测决策树,并用同一数据集中未用于决策树构造的170组数据对决策树的预测效果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所开发决策树的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关系数为0.8423,预测结果基本能够反映真实的事件持续时间情况。  相似文献   
88.
沥青混合料组成对路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考虑级配、油石质量比、砂当量、空隙率和外部荷载等因素,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方差理论研究了常用的AC-20沥青混合料组成对路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隙率没有随级配区间大小的改变而发生相应改变,尽管0.075 mm和2.36 mm通过率变化较小,却对空隙率影响高度显著.据此优化提出了组成设计范围;空隙率、砂当量与粉胶比是影响路面水稳定性和路面抗车辙性能的关键因素;虽然4.75 mm通过率对马歇尔性能指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对70℃高温动稳定度贡献很大,优化4.75 mm筛孔通过率可显著提高路面高温稳定性能.  相似文献   
89.
集装箱船舶支线运输航线优化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枢纽港船舶限制时间和支线船舶容量为基础,分析了轴-辐式网络运输模式。以船舶最小总航行时间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混合整数规划支线集装箱运输模型。通过设计巡回路线方法实现杂交和变异,更新了解的构成,运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当船舶容量为150 TEU时,在160次迭代后,总航行时间为708.6 h,航线数量为8条;当船舶容量分别为100、150 TEU时,在150次迭代后,总航行时间为714.6 h,航线数量为9条;对枢纽港船舶限制时间和支线船舶容量进行方差分析,F检验统计量的概率值均明显小于0.05;对支线船舶容量和运营成本进行敏感性分析,增大船舶容量能够减小航线数量和运行时间,但增大了运营成本,增大枢纽港船舶限制时间能够减小航线数量;考虑航行时间和运营成本,当船舶容量为150 TEU时最合理。  相似文献   
90.
使用视频采集技术对通过平乐园南路口减速丘的车辆运行速度数据进行调查。运用插值分析法,建立了车辆行驶速度和距交叉口距离的关系;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距交叉口的距离与机动车行驶速度进行显著性分析,研究了城市道路交叉口设置减速丘后机动车的减速效果。结果表明,城市道路交叉口设置减速丘后机动车速度衰减了42.87%,且距交叉口的距离对于机动车行驶速度是有显著影响的。在交叉口进口道16 m范围内,机动车在行驶据交叉口3.5 m处时,其行驶速度会有显著变化,3.5 m处显著性水平为0.01<α=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