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8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0篇 |
综合类 | 46篇 |
水路运输 | 25篇 |
铁路运输 | 48篇 |
综合运输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12篇 |
2020年 | 13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6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2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42.
本文主要研究一种新型深海微生物培养工具,提出采用低功耗微控制器、机电执行器、传感器等实现微生物长期原位富集的作业方法,明确在深海高背压的环境下,确保培养系统长期稳定工作的动作时序,给出采集水质监测数据和回收微生物富集样本的方案。湖上试验表明,样机工作稳定可靠,微生物富集效果明显,具有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3.
为解决CTCS-3级的安全计算机平台内部通信总线不安全的问题,设计一种能够满足EN 50159中有关安全网络需求的总线.该总线具备硬件二乘二取二,能够将应用层数据分组打包,且对应用层数据添加CRC编码和校验,并且能检测点对点链路连接状态的主-从之间全双工的数据通信等多项通信功能和安全保障功能.能够解决车载平台内部安全通... 相似文献
44.
合理开发北港航道可缓解目前长江口主航道在南港段面临的巨大通航压力、畅通长江黄金水道、拓宽上海港在长江口的岸线利用范围。通过分析北港航道的开发条件,对北港航道的可开发规模及开发时序作出探讨。分析认为:现阶段可通过规范北港通航,利用自然水深建设5 000吨级航道,部分缓解南港的通航压力;近期可开辟8 m航道,通航2万吨级及以下船舶;中远期则需全面整治北港,开辟10 m航道,满足3万吨级船舶的通航需求。 相似文献
45.
46.
为满足12 kV及以下交直流高压电器短路通断能力测试要求,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套试验控制系统.本系统由UPS电源柜、直流屏、控制台、控制柜、远程I/O箱、阀岛控制柜、数据采集柜组成,包含逻辑控制和时序控制两条网络.逻辑控制网络采用光纤环网结构,实现就地/远程实时、准确的监控,满足安全联锁要求,确保了设备及人身安全;时序控... 相似文献
47.
针对内河船舶间出现时空邻近的机会性现象开展建模及实证研究。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1种考虑时序特征的网络分析方法,将大尺度时间跨度上的网络聚类转化为小尺度跨度上的网络聚类,进而分析内河船舶在有限水域内的动态行为;考察船舶间形成邻近关系网络的时变特征,利用复杂网络表示船舶社会网络随时间的演化特性,并借助复杂网络模型对内河水域内存在较多互相熟识船舶的现象给出统计解释。基于长江下游200 km河段1个月的AIS数据,按时隙划分得到网络模型的序列,由此表现船舶间发生单跳数据交换关系的互联形态。实证结果表明:①船舶联网瞬时的度分布可用高斯分布拟合,拟合度在96%以上;②随着时间尺度的增加船舶社会网络的小世界特性和无标度特征愈加明显,网络形态在空间维度上呈现簇团情形,局部密集的组团网络由大部分静止和少量运动船舶连接起来,网络密度随时间缓慢增加至0.1左右,相对平均路径长度稳定在0.2~0.3之间,平均赋权集聚系数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最后趋于0.4~0.5,离散度较快趋向于1,并实现整体上的连通;③度值较高的船舶节点,其平均速度在不同时隙的船舶社会网络中分时段呈现相关性;④相对于船舶密度的增加,船舶在1 d内的平均友邻时间以指数形式递增,而船舶的重复相遇近似服从负指数分布。上述结果表明,内河船舶航行中数据交换关系的建立或断开是由物理空间中船舶间邻近关系的时变性决定的;内河船舶的历史交互行为对未来交互行为具有记忆性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8.
49.
季节性冻土的冻胀和融沉对铁路既有线路基、边坡以及周围设施的冻害多呈区域性和周期性,传统监测技术手段难以达到足够的时空分辨率,引入毫米级时序DInSAR技术十分必要.选取季节性冻土较发育的黑龙江某既有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沿线区域地形和地质特点,采用针对性的选点方法以及基于多主影像干涉的时序DInSAR误差改正及解算模型... 相似文献
50.
采用Tekscan压力测量系统现场测试了遂宁—重庆客货共线无砟轨道钢轨支点压力, 提出了高斯函数型钢轨支点压力时程表达式, 并通过现场实测数据对其进行验证; 根据钢轨支点压力时程表达式, 采用时序式加载法对轨道结构模型施加荷载, 并将其动力响应结果分别与车辆-轨道-路基垂向耦合振动模型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 现场实测客货车对钢轨支点的最大压力分别为29.91和82.49 kN, 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测试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20%, 故Tekscan压力测量系统可精确测试钢轨支点压力; 高斯函数拟合所得客货车对钢轨支点压力的时程曲线与实测曲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62 7和0.966 7, 最大压力与现场实测值的相对差异分别为5.15%和0.46%, 最小压力与现场实测值的相对差异分别为7.23%和24.11%, 故采用高斯函数能较好地模拟客货车对钢轨支点压力的时程曲线, 且货车作用下钢轨支点压力时程的模拟精度略高于客车; 基于时序式加载法的荷载激励-轨道-路基模型计算结果与车辆-轨道-路基垂向耦合振动模型计算结果和现场测试结果相比, 轨道板最大位移相对差异分别为5.41%和2.70%, 底座板最大位移相对差异分别为2.86%和5.71%, 轨道板最大加速度相对差异分别为14.00%和23.20%, 底座板最大加速度相对差异分别为13.61%和8.73%。可见, 基于时序式加载法和高斯函数型钢轨支点压力时程表达式的荷载激励-轨道-路基模型可靠, 该方法无需建立车体模型, 既能保证计算效率, 又具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