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9篇 |
免费 | 19篇 |
专业分类
公路运输 | 49篇 |
综合类 | 63篇 |
水路运输 | 32篇 |
铁路运输 | 57篇 |
综合运输 | 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9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6篇 |
2008年 | 7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3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分析了特大桥梁供配电工程供电和配电的特点,结合黄埔大桥工程的实施案例,详细阐述了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实施时施工时序合理安排对特大桥梁供配电工程实施的重要性。实践证明,供配电工程施工时序的合理调配,是特大桥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造价控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2.
结合高速公路路基施工沉降观测数据,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和双曲线模型在公路路基沉降预测中的应用,并对等间隔的灰色模型GM(1,1)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任意时间间隔的非等时序改进灰色模型。通过具体工程实践,给出了灰色模型和双曲线模型对公路路基沉降量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结果表明灰色模型的预测沉降量与实际沉降量更接近,精度更高,更能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53.
针对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道路、桥梁、管网、综合管廊、河道、文物保护等市政设施建设存在大量相互干扰、制约的问题,基于城市轨道交通与沿线市政设施建设时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因两者建设时序差异可能出现的典型问题,提出了相应协同应对措施,并以福州城市轨道交通4号线为例进行了案例分析。实例证明,在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阶段及时发现并协同其与市政设施的建设时序问题,可有效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54.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高级别自动驾驶车辆逐步在限定区域开展实际道路测试,确保和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安全驾驶能力是当前研究、测试和工程开发的热点难点。面对自动驾驶车辆将长期与人类驾驶车辆混行,并与其他交通参与者遵守同样交通规则的现实需要,提出一种验证和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交通规则符合性的方法,以期降低多车混行条件下的交通安全风险。针对各类交通法律法规语义自动解析技术瓶颈,提出规范化-逻辑化两阶段交通规则数字化模型,基于改进谓词度量时序逻辑框架(Metric Temporal Logic,MTL),将自然语言交通规则转换为命题、逻辑连接词和时序算子组成的逻辑编码,生成了自动驾驶系统可理解、可执行、可验证的数字化交通规则,并构建了交通规则命题的分级分类体系。提出了一套基于自动驾驶车辆高精度运动轨迹的交通规则符合性验证算法,并搭建仿真试验平台,在高速公路交通场景下开展了试验验证。理论分析与试验表明:精简命题空间、新增时序算子和谓词逻辑词等改进有效提高了原有MTL框架的时间表现能力,解决了时序逻辑性不足等问题,大幅提高了交通规则数字化转换效率,对地方性交通法规和未来交通法规修订提供了良好的兼容性。提出的交通规则符合性验证方法及试验平台可以有效测试自动驾驶系统对现有交通规则的遵守能力,相关成果对提高自动驾驶系统安全性能和未来混行交通安全管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5.
传统公路遥感地质勘察方法较难获取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信息,影响后续山区公路选线。为此,采用一种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山区公路遥感地质勘察方法。以青海省沿黄公路隆务峡至公伯峡段为研究区,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entinel-1A影像,通过小基线集干涉测量技术(SBAS-InSAR),获取路线范围内沿雷达视线(LOS)方向的地表形变信息,并将其转化为坡向方向的形变信息,然后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获取典型沉降区,以此提取出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实验结果表明,SABS-InSAR技术可有效提取出山区公路潜在地质灾害隐患区,有效节约人力物力,为山区公路的准确选线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56.
57.
利用热图时序特征和PNN,提出了一种以像素为单位,实现缺陷红外无损检测的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红外热像仪获取加热试件在降温过程中的红外时序热图;其次,提取时序热图中正常和异常区域的灰度值,建立不同区域的灰度值与时间的关系,进而获得相应的初始特征;再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初始特征进行提取,获得时序特征;最后,以时序特征作为训练样本,构建概率神经网络,实现孔洞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正常区和异常区识别率分别可达到95%和85%。 相似文献
58.
本文针对灰度模型在原始数据序列波动较大时,预测精度较低的情况,提出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时序残差模型.文中使用BP神经网络训练时序残差,再结合灰度模型,较好地提高模型精度和预测精度.此模型不仅适合于原始数据波动较大的序列,而且对非波动性数据序列也有很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59.
数控机床刀具自动交换装置简称ATC装置,通常分为刀库与机床主轴的相对运动实现刀具交换和采用机械手刀具交换两种类型。采用机械手自动交换方式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机械手交换方式有很大的灵活性,且大大减少换刀时间。刀库与机械手结构复杂且在工作中频繁运动,所以故障率较高。本文以车间立式加工中心VMC1250机械手交换刀具方式为例,综述机械手交换刀具的动作原理、常见故障诊断分析及维修维护。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