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6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72.
《中国港口》2017,(Z1):73-77
郑和下西洋是我国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科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外交行为。它使明政府与非洲等航线沿海国家建立起广泛的友谊,并对双方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历史影响,同时促成了海外贸易的迅速发展,而陶瓷的销售乃是外贸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73.
坐落于广东和福建沿海之交的南澳岛是中国东南海上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站点。它在不同的境况中,比如海防、行政争端和贸易,都显示出自己的魅力。尤其是在明中叶时期,走私的中国商人带着从大陆腹地运来的产品经常会在此岛跟带外国商品的四邦客商进行交易。这种商务贸易促使南澳有机会与国内各港口及海外不同地区来往交流。显然,南澳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它的名字在早期葡文文献和地图中也开始出现。本文尝试探讨导致明代南澳短期繁荣昌盛的一些主要因素。重要的是,它在非法贸易与海寇这一背景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在附文中特别介绍有关南澳岛的一些葡文资料。  相似文献   
74.
为抵御海上的侵扰,明朝采取禁止私人贸易、墟屿迁民等政策,展开一系列的海防建设,同时通过籍民为兵的方法充实海防兵力,为此构成一个较为完备的海防体系。从泉州区域海防的确立及其逐渐废弛缘由探讨中兼论了海外贸易政策与海防之间的关系:初期,实施禁止私人贸易的海外贸易政策配合了整体海防战略,海防与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相辅相成,确保了沿海地区的安全;但随着卫所制度的日渐崩溃、吏治的腐败等弊端渐次凸显,禁止私人贸易的海外贸易政策长期无法有效地执行,中央逐渐失去对沿海地方的控制能力,此时禁止私人贸易的政策加剧了海防的危机。"隆庆开海"是明政权在权衡海防与海外贸易政策之间的利弊中进行的一个实验。  相似文献   
75.
大航海时代     
《航海》2005,(4):8-11
  相似文献   
76.
朱俊芬  冯艳 《时代汽车》2007,(12):I0018-I0019
早在16世纪,航海家们为了避免迷航,要必备三件导航“利器”:航海图、指南针、经纬仪。航海图了解地理信息,指南针指引方向,而经纬仪的功能在于给船队定好方位,以此制定出航线。但是经纬仪只能提供粗精度的定位,如果要提供精确到几十米、甚至十几米定位的话,就要依赖更先进的技术——GPS。  相似文献   
77.
78.
中国具有悠久的航海历史和光荣灿烂的海洋文明.600年前,<郑和航海图>开创了人类使用航海图的先河.新中国成立后,在人民海军全国海区航海图测绘的同时,为满足港口建设和海运事业迅猛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测绘沿海港口航道图,交通部于1955年5月在广州组建了我国第一支海港测量队,自此拉开了民用航海图测绘的序幕.  相似文献   
79.
在中国海洋贸易发展历史的长河中,有明一代无疑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正因为如此,中外史家对明朝海外贸易的历史格外重视,所研究的范围和课题几乎囊括或涉及这一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明初的郑和下西洋到明中期朝贡贸易的转型与逐渐衰微,从葡、西、荷、英等欧洲早期殖民贸易商人的东来到澳门开埠,从明隆庆年间的福建月港开港到中国私人海商集团的崛起,无所不及.诚然,在过去的这半个多世纪内,中国大陆史学界在此领域贡献良多,弥补了诸多学术研究方面的空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与此同时,海外学术界同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亦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值得国内同仁重视和借鉴.台湾成功大学历史系系主任郑永常教授的近著<来自海洋的挑战--明代海贸政策演变研究>,即为其中的一部难得的学术佳作.  相似文献   
80.
文化     
《珠江水运》2013,(Z1):72-73
《万历十五年》作者: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为西班牙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国,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在历史学家黄仁宇的眼中,其间的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而我们的大历史之旅,也自此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