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2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76篇
综合类   124篇
水路运输   73篇
铁路运输   105篇
综合运输   9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331.
今年春运早已落下帷幕,令运输人感到欣慰的是,往年春运客流"爆棚"的高峰时段,实际客流人数并不多,拥挤如潮的春运现象有所改观。这是怎么回事呢?据行业内的调查分析,春运客流平稳的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一是铁路、民航运力大幅增加,调度灵活、服务多样,动车组充分发挥了春运领军者的作用,在服务质量大幅提高的同时,旅客选择性增大。二是城际间"黑的士"增多,虽然不合法,但这种现象难以控制,他们实行门到门服务,一定程度上满足了  相似文献   
332.
上海交运巴士客运(集团)公司坚持把保障春运安全生产作为第一前提,严格按照世博交通安保的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广大旅客走得了、走得好、走得安全、走得满意.  相似文献   
333.
何宣 《广东交通》2010,(1):17-17
今年春运,广州客运总量预计达2758.2万人次,较去年增长5.3%。其中铁路发送旅客871.2万人次,同比增长10%;公路发送旅客1651.1万人次,同比增长3%;水路发送旅客4.8万人次,与去年基本持平;民航发送旅客235.9万人次,同比增长8%。  相似文献   
334.
伴随着马年新征程的开启,2014年春运工作缓缓落下了帷幕。春运期间,我司以“文明行车共建文明车厢,微笑待客共树公交品牌”为主旨,科学投运力、强势保安全、细化抓服务,圆满完成了春运各项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335.
<正>最近,读了冯骥才冯老的名为《灵魂不能下跪》的个人文化遗产思想学术论集。正逢笔者刚写过一篇以春运为主题的稿子,对其中有关节日文化的几篇文字颇有感悟。正月初五是奶奶的生日,每逢过年,我们这些小辈总是会围坐在奶奶身边,听她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讲述那些她小时候的年:每当讲起这些的时候,  相似文献   
336.
李长生 《运输经理世界》2010,(7):I0004-I0004
春运再度成为过去,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全国人群大迁移潮中。交通运输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仅春节前后七天,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运输旅客就超过3亿人次,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37.
相比20年前,2012年的中国以增长高达4倍、31亿人次的罕见客流量,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与无法割舍的乡愁文化中,以40天春运的往返,呈现了一个节日的世界奇观。这个奇观也一直拷问着中国的交通集疏、运载和安全能力。  相似文献   
338.
国内动态     
交通运输部召开2011年交通运输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2010年1月11日,交通运输部政策法规司何建中司长主持召开了2011年交通运输春运工作新闻发布会。2011年春运将于1月19日开始,2月27日结束,为期40天。根据预测,2011年春运期间全国道路旅客运输量将达25.56亿人次,日均6390万人,同比增长11.6%;全国水路客运量约为3500万人次,同比增长6%。2011年道路水路春运任务重、责任大,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39.
至2月16日,为期40天的2012年春运终于落下帷幕。对于交通运输人来说,一年_度的春运大考旱已习惯成自然,辛苦自是不必说,压力也一如既往,关键是,网络时代充分的言论环境让所有参与春运组织和服务的人们多了一道全民监督的关口,无论你多努力,但总有不满意的声音,——尽管2012春运以几近圆满的结果收官。  相似文献   
340.
2008年铁路春运方案出台,重庆获国家5594万元投入造轻轨,中国目前重点物资运量占铁路总运量90%以上,北京地铁总投资近2000亿 明年再招标贷款300亿,铁路投融资改革加快新线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