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5篇
  免费   135篇
公路运输   2409篇
综合类   1170篇
水路运输   1206篇
铁路运输   1700篇
综合运输   95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266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43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8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58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288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36篇
  2010年   388篇
  2009年   474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22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50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66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0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91篇
  1995年   72篇
  1994年   66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5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6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01.
为了分析研究高速铁路邻近车站曲线最小半径对列车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的影响,运用Simpack软件建立列车-线路动力学仿真模型。从动力学角度分析不同曲线半径对通过列车和停站列车的安全性和舒适性的影响。研究发现:通过列车经过车站邻近曲线时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列车平稳性指标大于停站车通过车站临近曲线时的相应指标;停站列车通过距离车站较远的圆缓点的轮轴横向力、脱轨系数、轮重减载率、平稳性指标能够满足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需求,考虑富余量,停站列车速度采用通过曲中时的车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02.
103.
104.
现有刚度研究多运用准静态方法进行分析并确定轨道结构的刚度取值范围,而没有考虑轨道刚度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为改进既有方法,文章以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为基础,建立垂向分析模型,运用Matlab编写动力学仿真计算程序,采用敏感系数法分析轨道结构动力响应对轨道部件刚度变化的敏感度,从而得出轨道结构的合理刚度。以轨道综合动力响应最小建立目标函数,得出33 t轴重货车作用下有砟轨道结构的最优刚度匹配为:扣件刚度120 kN/mm,道床刚度175 kN/mm。  相似文献   
105.
根据跨座式单轨车辆的侧倾方程推导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采用UM软件计算了跨座式单轨车辆以极低速度通过曲线时的车体侧滚角。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推导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与动力学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6.
地铁移动闭塞系统信号机显示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铁信号采用移动闭塞系统后,地面信号机存在点灯与灭灯2种方案,2种方案各有优劣,通过分析对比,推荐采用灭灯方案。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40t轴重ZK1—G型中交叉支撑单元制动铸钢三大件式转向架的主要技术特征、技术参数和结构,对其轮轴组成强度、侧架和摇枕强度及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计算。线路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该转向架的各项动力学性能均满足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08.
分析研究了S1002型踏面与1∶20、1∶40轨底坡及LM型踏面与1∶20轨底坡3种不同的轮轨匹配条件下,车辆的运行稳定性、曲线通过性能及运行平稳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9.
以出口沙特32.5 t轴重磷酸盐漏斗车为研究对象,根据AAR标准和ROA指南的要求,对其线路扭曲适应特性进行了计算,并按照ROA指南的要求进行了简化试验。计算和试验结果均表明,在规定的线路条件下,出口沙特32.5 t轴重磷酸盐漏斗车通过扭曲线路时的安全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0.
橡胶浮置板无砟轨道过渡段动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无砟轨道过渡段刚度不连续,导致车辆和轨道结构系统动力学响应差别很大。针对这种情况,采用车辆—轨道系统动力学耦合模型分析方法,研究了设置橡胶浮置板无砟轨道过渡段对地铁车辆和轨道结构的动力学响应。算例结果表明,橡胶浮置板轨道过渡段的设置对地铁车辆和轨道系统产生较好的低动力响应,且使得轨面动位移变化平缓,同时降低了车体的振动加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