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9篇
综合类   36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苯并咪唑出芽抑制解除同源物蛋白1(budding uninhibited by benzimidazoles 1, BUB1)对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GBM)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方法利用TCGA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对GBM细胞中BUB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利用慢病毒转染siRNA沉默BUB1的表达以探究其对于GBM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同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Rembrandt数据库的预后资料进行分析,探究BUB1与GBM患者预后生存的相关性。结果 BUB1在GBM中高表达,而特异性沉默BUB1能够显著抑制U87细胞的生长(P=0.007)和克隆形成的能力(P=0.033);BUB1低表达组GBM患者的临床预后显著优于高表达组患者(P=0.040)。结论 BUB1表达上调能够促进GBM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并和GBM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32.
反向激动剂是一种新的作用于受体的药物类型,其研究经历了β-卡波啉乙酯的发现、活性研究、概念的提出、二态模型、固有活性几个阶段。多数G蛋白耦联受体具有固有活性,在无激动剂时,部分受体处于活化状态,能主动产生效应。反向激动剂对受体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不激动受体,但能拮抗受体的固有活性,产生与激动剂相反的效应。反向激动剂和激动剂均能产生效应,但机制不同,激动剂激动受体,反向激动剂拮抗受体;反向激动剂和拮抗剂均拮抗受体,但反向激动剂拮抗受体的固有活性,而拮抗剂拮抗激动剂的效应。反向激动剂可以治疗受体固有活性增强性疾病,可上调和增敏固有活性受体,内源性反向激动剂可维持特定的生理功能。反向激动剂的研究对于完善受体学说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固有活性增强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3.
利用S-100蛋白抗体对126例涎腺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多形性腺瘤、粘液表皮样癌、腺样囊性癌、基底细胞腺瘤和乳头状囊腺瘤等)进行了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发现:5种肿瘤中都有瘤细胞或部分瘤细胞表达S-100蛋白;但乳头状囊腺瘤的肿瘤性上皮则呈S-100蛋白阴性反应。提示:S-100蛋白抗原在涎腺肿瘤性肌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  相似文献   
34.
用四氯化碳、乙醇和高脂肪饲料制成四乙脂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进行生化测定。实验结果:血清GPT、LDH_5和r球蛋白升高,清蛋白降低,肝中胶原明显增加。表明四乙脂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的各项生化指标与慢性活动性肝炎患者相似。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氟对牙胚细胞增殖及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人牙胚体外器官培养模型 ,组织学观察低浓度 (10mg·L- 1 )和高浓度 (2 5mg·L- 1 )氟对细胞增殖的影响 ;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氟对细胞周期蛋白D1 (cyclinD1 )和细胞增殖核抗原 (PCNA)表达的影响。结果 氟处理组细胞增殖受抑 ,cyclinD1 和PCNA的表达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氟化物可能通过抑制cyclinD1 和PCNA的表达引起细胞增殖抑制 ,导致牙胚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上皮型钙粘附蛋白(E-cad)和层粘连蛋白(LN)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GTD)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4例GTD中E-cad和LN的表达情况。结果在GTD中,E-cad的正常表达率和LN强表达率分别为37.8%(28/74)和64.86%(48/74),显著低于正常绒毛组织。在葡萄胎(HM)、侵蚀性葡萄胎(IM)及绒毛膜癌(CC)中E-cad的正常表达率分别为53.3%、31.25%和16.67%;LN的强表达率分别为80%、56.25%和50%。随着GTD恶性程度的增加,E-cad的正常表达率及LN的强表达率逐渐降低,且与正常绒毛组织有显著差异。结论E-cad及LN的表达与GTD的发生、恶变及侵袭有关系;对E-cad与LN表达的监测有助于预测GTD的发展趋势及提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目的检测抑凋亡蛋白Survivin及多药耐药基因mdr1的表达蛋白P-糖蛋白(P-gp)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卵巢癌化学治疗耐药中的作用及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8例正常卵巢组织、16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46例上皮性卵巢癌(浆液性癌28例、粘液性癌12例、内膜样癌6例)组织中的Survivin、P-g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Survivin、P-gp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9%和34.8%,显著高于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31.3%、0%和正常卵巢组织(阴性)(P<0.05)。Survivin蛋白在Ⅲ-Ⅳ期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的阳性表达高于Ⅰ-Ⅱ期肿瘤组(P<0.05);在低分化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高于中、高分化肿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Survivin与P-gp在恶性上皮性卵巢肿瘤组中存在共同表达,卡方检验P<0.05,呈正性相关。结论卵巢癌存在原发性耐药,而由Survivin高表达引起的凋亡抑制在卵巢癌多药耐药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8.
目的在大肠杆菌中表达HSV-2的gG-2"独特区"基因(gG-2T)并对其免疫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克隆HSV-2的gG-2T,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gG-2T融合蛋白。通过Western blot和间接ELISA鉴定融合蛋白的活性。结果通过原核系统表达的gG-2T融合蛋白可以与GST多克隆抗体结合并在46 ku附近出现特异性结合条带。并且能够与确诊的HSV-2患者血清反应,而不与HSV-1患者血清和正常人血清反应。结论获得了HSV-2 gG-2T融合蛋白,它可以与GST多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并且可以同HSV-2型患者血清特异性反应;获得的gG-2T蛋白为研究以gG-2蛋白作为靶区域的诊断试剂盒和疫苗研发打下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9.
目的 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备TGFβ1 (78- 10 9) HBc融合蛋白 ,作为TGFβ1疫苗 ,用于抗纤维化研究。方法 合成TGFβ1 (78- 10 9)编码区DNA ,连接于质粒载体 ,再在其下游连接HBc编码区 ,测序证实后 ,进行原核表达 ,表达产物以SDS PAGE、ELISA等方法鉴定。结果 经DNA序列分析证实融合基因序列完全正确 ,SDS PAGE证实原核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 2 5kD ,ELISA检测证实TGFβ1 (78- 10 9)和HBc的抗原表位均可正确暴露。结论 本研究成功构建了TGFβ1 (78- 10 9) HBc融合基因 ,进行了原核表达 ,并初步证实了表达产物的抗原性 ,为下一步进行TGFβ1疫苗抗纤维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rhBDNF)对正常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及Alzheimer病 (AD)模型海马神经元的作用。方法 预先加入rhBDNF并将 2 0 μmol·L-1的Aβ2 5~ 3 5作用于培养的海马神经元 ,进行形态学观察、胆碱酯酶 (ACHE)组织化学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MTT自动比色微量分析。结果 实验对照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至 5 9.5 % ,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rhBDNF实验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达到 65 .7%~ 72 .6% ,各实验组与实验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且 5 0ng·mL-1为rhBDNF最适浓度。实验组胆碱能神经元数量增多 ,胞体直径及突起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大 ,其 [Ca2 +]i 相对稳定。结论 rhBDNF对正常培养海马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能延长细胞生存时间 ;对AD模型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 ,显著降低细胞死亡率 ,抑制了Aβ对神经元的毒性 ,有助于AD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