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20篇
  免费   2123篇
公路运输   11417篇
综合类   13493篇
水路运输   3393篇
铁路运输   8482篇
综合运输   3158篇
  2024年   384篇
  2023年   1219篇
  2022年   1671篇
  2021年   1778篇
  2020年   1317篇
  2019年   1172篇
  2018年   565篇
  2017年   677篇
  2016年   794篇
  2015年   1206篇
  2014年   1952篇
  2013年   1809篇
  2012年   2368篇
  2011年   2691篇
  2010年   2648篇
  2009年   2725篇
  2008年   2686篇
  2007年   2027篇
  2006年   1872篇
  2005年   1593篇
  2004年   1635篇
  2003年   1274篇
  2002年   901篇
  2001年   742篇
  2000年   567篇
  1999年   360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03篇
  1995年   151篇
  1994年   121篇
  1993年   111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汽车电子标识作为汽车的"身份证",是无源射频识别技术在交通物联网领域的应用。《机动车电子标识安全技术要求》等六项国家推荐性标准的正式实施以及国内外广泛的应用试点,使得该技术在我国全面推广、应用变得愈发现实。本文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系统构架、工作原理、应用现状,通过技术路线、技术对比两个层面的分析阐述了汽车电子标识的技术优势,并基于此对于汽车电子标识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在感知层,汽车电子标识将与视频检测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射频+视频"等具备更高稳定性、可靠性的信息采集体系。而在应用层,汽车电子标识将提升涉车应用的实现水平,为假、套牌等顽固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为诸多潜在应用的实现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43.
44.
从上海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不断迅速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借鉴国内外运营模式的丰富成功经验,以上海新一轮建设规划线路中的21号线为例,进行运营组织模式的研究,从线路概况及功能定位、客流特征及站间距等方面,分析线路快慢组合、站站停及灵活编组方式的需求,并从线路的越站选取、节省时间、越行方案系统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运营组织方案,有利于决策者权衡利弊,做出合理的选择,对新一轮规划21号线路设计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5.
46.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新建线路运营设备的验收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更加规范城市轨道交通新建线路运营设备验收工作,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管理平台,研究了城市轨道交通现有管理办法和验收流程,设计并开发了新线运营设备验收管理信息系统,在北京地铁投入使用,进一步规范了北京地铁新线运营设备验收工作管理。  相似文献   
47.
48.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停车场及车辆段库内立柱式检查坑常规施工工艺存在的交叉施工干扰影响大,质量控制难,劳动强度大,工效低等缺点.介绍了立柱式检查坑无轨施工方法的新工艺,根据扣配件的尺寸加工精密的模具,减少施工单位交叉施工,土建仅负责轨道梁及立柱式预留纵筋施工,其余施工工序均由铺轨单位完成,此施工工艺较大地提高了施工工效,降低了人工架轨的劳动强度,节约工装成本,能较好地控制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49.
基于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深度集成于综合监控系统的弊端分析,介绍了重庆环线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独立组网的自立分层分布式系统结构,及其在控制中心与综合监控系统的互联。介绍了基于电力系统CIM(公用信息模型)和CIS(组件接口规范)的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模型建立,详细阐述了重庆环线电力监控与数据采集系统的程序控制技术及远程图形服务技术,以及该系统在能源管理及其他高级应用方面取得的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50.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国内外耐候钢桥的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总结了稳定耐候锈层的形成机制、选材标准、腐蚀与疲劳损伤机理、耐候构造、耐候螺栓研发以及锈层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技成果, 梳理并完善了耐候钢桥的适用范围和腐蚀余量设计指标, 提出了耐候钢桥锈层稳定化处理及施工技术要点; 评析了耐候钢桥锈层损伤检测与评价技术、腐蚀损伤养管技术, 结合美、日耐候钢桥工程事故经验教训和中国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 探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耐候锈层由外层的γ-FeOOH、α-FeOOH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OOH化合物与Fe3O4构成, 稳定耐候锈层能否形成与保持, 主要受氯离子、积水和积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编制中国高性能耐候钢桥选材区划图谱, 完善稳定耐候锈层构造设计准则; 现代耐候钢桥具有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技术特征, 带锈层构造细节的面内应力疲劳、面外变形疲劳试验和数值断裂力学模拟, 以及耐候高强螺栓长期耐损性能研究的推进, 将为建立完善的耐腐蚀、抗疲劳设计准则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智能运维技术的重大进步; 应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规范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